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平潭新闻 > 正文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后一孔简支钢桁梁成功架设——高铁将入岚 “麒麟”欲腾飞

来源:福建日报 2019-05-21 10:09 http://www.mnw.cn/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已完成最困难的建设环节,今年10月铺轨,平潭岛明年将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

  高铁将入岚 “麒麟”欲腾飞

lh190512-13.jpg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在加紧施工。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刘运杰 张凡 摄

  15日,记者站在平潭小练岛秀礁码头远眺,只见气势恢宏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犹如长虹卧波,朝远方延伸。

  “到目前,大桥已完成钻孔桩基设计1895根,全部完成承台设计169座。大桥最困难的建设环节已完成,岚岛人民明年将实现高铁梦。”中铁大桥局福平铁路三标三分部综合办公室主任罗京新告诉记者。

  “建桥禁区”创奇迹

  由126个岛屿和702块礁石组成的“千礁岛县”平潭,犹如麒麟卧在福建东部沿海。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福平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16.34公里,是我国首座真正意义上的公路和铁路两用的跨海大桥。5月初,大桥全桥非通航孔钢桁梁全部架设完成,为今年10月的铺轨工序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在已基本完工的大小练岛公路桥面上,大风劲吹。记者乘坐升降机缓缓上升至百米高空时,脚下奔涌不息的海浪不断拍打撞击着大桥桥墩,已成型的大桥巍峨挺立于海天之间,头戴安全帽的工人顶着大风忙碌着,钢桩上清晰可见海风侵蚀形成的斑斑锈迹。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所在海峡,与百慕大、好望角并称世界三大风口海域。受“穿堂风”影响,这里常年6级风以上的天数高达300多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浪高最大可达9.69米,堪称“建桥禁区”。

  风大、浪高、水深……这些掣肘是建桥路上的“拦路虎”,难度大,但难不倒中铁大桥局和中铁建大桥工程局两支建桥铁军。他们在茫茫海面上造墩、架梁,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迹。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维栋从事工程建设已有23年。2014年5月,他一来到大桥建设现场,心灵就受到了极大冲击。“大桥所处位置正是一个喇叭口,不仅风大,而且四周裸岩倾斜,地势情况特别复杂。”

  怎么才能在这样的海床上施工?蔡维栋带领着他的团队研发出了埋置式组合平台,并利用深水裸岩区打桩船插打钢管桩,硬生生地在海边搭建一个拥有碎石加工厂、中转料仓、钢结构加工棚、搅拌站和装卸作业区的码头,为施工提供了巨大便利。

  2015年,蔡维栋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牵头成立“蔡维栋劳模创新工作室”,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进一步推广先进技术。目前,该工作室已开展技术创新20项,培养人才49名,获授权专利14项。

  据了解,这只是大桥施工团队攻克深海建桥技术难题的一个缩影。在6年的岁月中,大桥2000多名海上“鲁班”夜以继日辛勤作业,“工地在哪,家就在哪”,便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90后”的于东升和张楠是工地“夫妻档”。2017年5月,在丈夫于东升以工程师身份进入中铁建大桥工程局福平铁路项目一分部工作2个月后,妻子张楠毅然辞去原在哈尔滨的工作,成为项目部综合办公室的一名文员。去年5月,两人以大桥为背景,拍摄了一组特别的婚纱照。张楠说,他们已有了爱情结晶,预产期在今年9月,孩子的小名将叫“福豆”,以纪念福建和福平铁路。

lh190512-02.jpg

  图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后一孔简支钢桁梁架设施工现场。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刘运杰 张凡 摄影报道

  “高铁时代”迎商机

  四面环海曾是平潭产业发展的瓶颈,但随着平潭海峡大桥的开通、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即将开通,平潭的“蓝色”优势将发挥出最大价值:创业者在期待,平潭产业迈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岚岛群众在期待,高铁入岛后的幸福生活。

  大练岛、小练岛是平潭的离岛乡镇,受地理限制产业发展一直处于落后水平。今年,平潭人杨美琴回到了家乡小练岛,忙着装修海鲜楼与民宿,待旅游旺季到来便投入运营。“原来的海鲜楼已运营了6年时间,但生意很一般。公铁大桥开建后,旅游市场前景更广阔了,我们要赶在通车前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把握新的旅游发展商机。”杨美琴说,小练岛有着特色的海岛旅游资源,原来“养在深闺人未识”,他们也只能小打小闹。

  杨美琴与合作伙伴陈道孝租赁了石头厝,在当地旅游部门的指导下,在保留石厝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翻修,外墙采用石头纹路的砖,配以暖黄色的木材,打造了一处集民宿、海鲜楼、小院落等于一体的别致区域。“目前已投入了上百万元资金,初期装修了6间房和一家海鲜楼,还准备装修周边的石厝,增加房间数量。”

  高铁将拉近两岸距离。今年初,高雄至平潭海上货运航线步入常态化,“台北快轮”只需航行约9小时,台湾南部的冰鲜果蔬等抵达大陆时保鲜度将更高,为两岸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商机。

  两岸客商在等待。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通车后,借由高雄至平潭海上货运航线与平潭高铁,平潭将真正打造成为两岸的跳板,构建一条海铁联运的物流大通道。在岚台湾专才张舒福说,平潭正逐渐搭建起对台交流的主通道,天堑变通途,平潭物流产业发展将迎来更为广阔、辉煌的明天。

  福平高铁,对于国际旅游岛建设来说更是如虎添翼。目前,平潭对外陆路交通全部依靠平潭海峡大桥,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已不能单独依靠海峡大桥进出岛。“福平高铁建成后,将有助于平潭形成更加完善的对外交通路网,充分发挥平潭东濒台湾、西接内陆的纽带作用,将让平潭旅游再次迎来井喷式发展。”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福建日报记者 王凤山 林霞 张哲昊/文 本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刘运杰 张凡 摄)

  链接>>>

  平潭曾是贫困县,四面环海,交通瓶颈制约着平潭发展。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后,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向西,架桥连接内陆。2010年11月30日,平潭海峡大桥通车,这是我省第一座跨海大桥,平潭正式结束通过轮渡进出的历史;2013年11月,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开工建设,待明年通车后,平潭将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

  向东,平潭打造两岸黄金通道。2011年11月30日,“海峡号”首航,行走于平潭与台中之间,2013年5月,“丽娜轮”运营,往返于平潭与台北港,两艘船让台湾海峡从天然阻隔的“黑水沟”幻化成两岸城际往来的“黄金线”,平潭在两岸之间实现人货流通,迈出了重要一步。

  岛内,平潭加速形成“一环两纵三横”的主干道交通体系,目前已基本成型,还建成澳前客滚码头疏港道路、流水小城镇核心区路网等,基本实现通乡镇公交全覆盖。

  架桥引水、建港铺路,电力设施、综合管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如今,平潭内外交通系统不断健全,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lh190512-03.jpg

  图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后一孔简支钢桁梁架设施工现场。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刘运杰 张凡 摄影报道

lh190512-01.jpg

  图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后一孔简支钢桁梁架设施工现场。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刘运杰 张凡 摄影报道

lh190512-05.jpg

  图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后一孔简支钢桁梁架设施工现场。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刘运杰 张凡 摄影报道

lh190512-09.jpg

  图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后一孔简支钢桁梁架设施工现场。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刘运杰 张凡 摄影报道

lh190512-04.jpg

  图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后一孔简支钢桁梁架设施工现场。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刘运杰 张凡 摄影报道

lh190512-11.jpg

  图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后一孔简支钢桁梁架设施工现场。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刘运杰 张凡 摄影报道

lh190512-14.jpg

  图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后一孔简支钢桁梁架设施工现场。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刘运杰 张凡 摄影报道

原标题: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后一孔简支钢桁梁成功架设——高铁将入岚 “麒麟”欲腾飞
责任编辑:曾少林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三明赴福州推介文旅康养产品 发出“夏日邀
  • 福州地铁2号线东延线施工 M3路公交改道
  • 平潭新增3家国家丙级民宿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视频)
    医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视频)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人社部:个人养老金领取时需要缴纳3%个人 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研讨会举行 李干 莆田港口首次直接出口巨型轮胎 以下哪一项属于消防员的职责范畴?蚂蚁新 南平:“我们有责任用所学反哺乡村” 福建4地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 晋江:文体旅融合绘就县域发展新图景 龙岩: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