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大考古人员在红卫村与榕山村分别发现了南朝墓葬以及3000多年前的商周遗址,南朝墓葬在岚首次发现,印证当时的宗教文化及墓葬习俗。而此次商周遗址的发掘,首次发现较清晰完整环形房屋遗址,证实这里曾有聚落存在。
榕山村发现3000多年前的商周遗址
平潭首次发掘南朝古墓
墓中发现多种祭品
南朝古墓是红卫村一村民偶然间发现的,随即厦大历史系考古专业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厦大历史系副主任张闻捷称,这是平潭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南北朝时期的墓葬遗址,从墓砖纹路及器具来看,墓主人极可能是当地的富户。虽然墓顶遭到破坏,但并未被盗墓,内部完整。
南朝古墓
这座古墓是南朝墓葬常见的砖结构弧形券顶砖墓,该墓长约4.3米、宽0.6米、深1.5米呈规则长方形石坑。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富裕阶层喜欢在墓葬中装饰莲花纹,借此寓意永登极乐。“在墓门甬道两侧墓砖上含有莲花纹、五株纹,且线形纹路清晰分明,可确认这是距今1500年左右富裕阶层的南朝墓。”张闻捷介绍。
南朝古墓墓砖纹路清晰分明
古墓颇有讲究,在墓里还可看到砖块堆砌出的小祭台,散落盘口壶、大罐、灯台、烛台等青瓷烧制的祭品,长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不等,而墓中央还放置生锈已久的铁剪。据张闻捷介绍,这些“具体而微”的祭品,虽体型小,但却相当于生前生活用品的缩影。而铁剪在传统习俗里具有辟邪的作用,可能与道教有关,以此进一步推测出这是属于南朝梁时期的古墓。
南朝古墓内发掘到的文物
张闻捷说,从墓葬发掘出的物件可印证当时的宗教文化及墓葬习俗,至于遗留下来的墓砖处理,下一步可能切割编号后再重组或整体托运,搬回国际南岛语族考古基地,对学术研究、或旅游展览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价值。
商周遗址发现建筑环状柱洞群
聚落布局更为清晰
榕山村商周遗址面积约800㎡,原建筑内有许多的文物埋藏,还有搭建屋棚所留下的柱洞遗迹。现场,考古队有的在细致勘探、绘测,有的在挖掘清理文物周边的砂土。
榕山村商周遗址有搭建屋棚所留下的柱洞遗迹
“这里首次发现3座较清晰完整的建筑环状柱洞群,说明这可能是住宅,搭建屋棚的支柱所留下痕迹我们称做柱洞,它的土质是灰色与四周红色砂土不同,与东花丘遗址相比,这里的聚落布局更为清晰。”张闻捷介绍。
厦大历史系副主任张闻捷
勘探地内,还挖掘到一人高的水井,下面土质疏松,还能再挖掘2~3米,极有可能找到取水器具。附近土坑里,部分文物已出土,除了较细碎陶片外,还有形态较完整的陶碗被土层包裹着。
厦大学生在榕山村遗址考古测量
“这里陶瓷片集聚,排列呈长方形,极可能作为一个库房,从陶质上来看,主要是印纹硬陶,花纹为绳纹或几何状等,用以盛酒或盛水,”张闻捷说,绳纹制作比较简单,利用绳子拍到快干的陶罐上去即可,陶器、器具以及土质可判定这些东西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器具上多有相似之处
岚台早年间就存在聚落交流
张闻捷推断,从年代上看,台湾大坌坑文化与平潭挖掘的商周遗址都属于3000多年前,器具上闽台有相似的地方,可推定福建包括平潭在内与台湾当时就存在着聚落交流。
榕山村考古发掘到的文物
在挖掘方法上,张闻捷表示,平潭多为沙土,堆积物更薄,洛阳铲土质带不上来,土质土测尽量用手挖掘勘探,这是一项精细活。
对于接下来的考古进展,张闻捷认为,古代多聚集而葬,往山上走遗址可能越完整,接下来要连续挖掘至12月份,之后将转为室内整理,绘图、修图、拼接器具,寻找壳丘头墓地以及更多素材资料,这也有助于对南岛语族来源这一世界性课题的研究。(文字:林爱玲 图片:尤泽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