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两只幼小的猫头鹰,蜗居在歪斜大树的树洞,树倒了,它们被淋成落汤鸡。惠安周老伯发现它们很可怜,把它们带回家,特意筑了个小窝。
养了一个月,虽然小家伙很可爱(如图),可还是飞不起来。昨天,周老伯把它们托付给记者,送到东湖动物园安了新家。
两只小猫头鹰一只休息一只放哨
在惠安县螺城镇新霞社区吴厝围,59岁的周远平老伯在家旁的空地上,用几块砖头和竹筐搭成小帐篷,给两只小猫头鹰安家。
低头一看,一只小猫头鹰守在小帐篷门口,另一只蹲着、半闭着眼。“里面那只在睡觉,外面这只在站岗,它们轮流着休息。”周老伯已摸清它们的生活习性,像士兵一样,总是轮流站岗。
两只猫头鹰,都小小的,高约10厘米,灰褐色羽毛中布满黑色斑点。一双圆滚滚的眼睛,盯着周老伯送来的瘦肉,伸起尖嘴快速啄去。周老伯把肉举高一点,两只猫头鹰急拍双翅,一跳一跳地抢着叼肉,嘴上发出“吱吱吱”的叫声,就像抢零食的小孩子。
才吃几口,猫头鹰就匆匆往阴凉处躲,看起来一副疲惫的样子。周老伯说,猫头鹰是夜间行动的,白天很没精神,一到晚上就很凶,很会啄人,连家中饲养的鸡鸭都很怕。
老家受了洪灾昨天搬进了动物园
一个月前,周老伯邻居家门口一棵毛红椿被风刮倒,他发现大树树洞里有猫头鹰,“树洞进了雨,猫头鹰就泡在水里”。
他把小猫头鹰抓出来晒太阳,可猫头鹰都飞不起来。于是周老伯把它们带回家,支起小窝。他听说,要用生肉喂猫头鹰,每天都去买猪肉,然后切成细长的肉丝,一点一点喂。这一个月,老伯还养成了睡前看猫头鹰的习惯,“如果没去看看,会睡不着”。
这两天,老伯有点急了:眼看养了一个月了,还不会飞。记者帮忙咨询了泉州市野动站站长林永源,才知道这两只小家伙叫鹰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喜欢在夜间和晨昏活动,较少见;主要以老鼠为食,是善鸟。
林站长还说,这两只鹰鸮可能还不到两个月大,人工饲养时成活率很低。昨天,记者将它们带到泉州东湖动物园,由专门的工作人员照顾。(本网记者 林继学 吕波实习生 黄启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