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电影《山外是海》正式在福州举行了全国首映式,这部电影讲述政和人在外打拼创业并回馈桑梓的故事,这也是政和县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电影里主人公的坚信奋斗历程,让到场观影的政和老乡感到真实亲切,部分观众甚至感动到流泪。政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松雄向凤凰网福建分享了电影背后的种种故事,而这部电影更是政和县全面推动回归经济建设的一大宣传高地。
三易剧本稿让电影真正接政和地气
政和,地处武夷山和鹫峰山脉连接处,风光雄奇,水秀山青。政和县人口23万,7万多政和人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打拼创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和抱团发展,终于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谈到创作电影的初衷,王松雄说,近年来政和县委、政府提出“工业经济、城市经济、旅游经济、回归经济”四大经济建设,宣传部门正着力打造立体宣传体系,宣传政和,服务政和四大经济建设。宣传部门进一步完善丰富发展县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实现“筑牢基地”,同时“拓展阵地”建立政和县网络宣传平台,进一步“打造高地”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更好地宣传政和,而电影这种表现形式非常适合。
为了能完成这部真实表现政和商人拼搏奋斗的电影,一共进行了三次大型创作,多次举行电影剧本创作座谈会,“编剧是北方人,一开始剧本中的情况和南方还是有很多差异的,我们也多次讨论,修改加入了许多政和地方元素,可以说这部电影是集体创作的成果,让电影真正的同政和接地气”,王松雄说。
全县总动员为找群众演员“拉壮丁”
作为一个偏远县城,政和拍摄《山外是海》时也遇到了许多困难,除了剧本创作方面的压力外,在拍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群众演员”的招募。“平时看来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其实也是电影里非常重要的”,王松雄表示,为了给电影找足群众演员,县里着实下了不少功夫。“第一天大家招募的群众演员都很积极,毕竟是图个新鲜,结果没想到一天电影拍摄下来,群众演员没想到会这么辛苦,第二条要开拍的时候,这些原本报名参加的群众演员都不来了”,于是宣传部着急了,最后通过每个乡镇宣传部门轮流派人,把当地学生的“社会实践课”搬到了拍摄现场才完成群众演员任务,“最后一场戏群众演员是最好的,县里老人协会帮忙组织县里老人参加,结果导演说表现非常好,画面非常棒”。
政和商人解囊回归经济初见成效
电影《山外是海》总投资500多万元,而拍摄费用的主力正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所在群体——政和在外商会慷慨解囊。“电影得到了在外经商的政和商人的大力支持,也有本地的一些企业参与,这部电影的原型其实就是所有在外奋斗的政和商人的一个缩影”,王松雄说,在福州首映现场,来观影的还有部分政和在榕工作的政和老乡,“有位老乡跟我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眼泪流了好几次,非常真实”。
电影里政和商人在外打拼最后回馈桑梓,在家乡设立教育基金,帮助家乡经济发展,而电影外,这一切都在活生生的上演。王松雄介绍说,随着近年来政和县政府大力推进四项经济建设,包括城市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和回归经济。特别是在回归经济方面已经初见成效了,“在外经商的政和商人也有不少回到政和投资办厂,推动政和竹制品工艺发展,还有不少政和商人询问我们佛子山的旅游开发”。
王松雄说,此次电影《山外是海》还将在省内厦门、泉州等地、省外云南、上海、广东等地举行放映会,将电影打造成回归经济的宣传平台,宣传福建精神和政和精神,激励政和拼搏奋斗,让更多人了解政和,投资政和,建设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