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南平 > 南平新闻 > 正文

松溪县:花桥苦笋“回甘”记

来源:福建日报 2025-07-17 09:50 http://www.mnw.cn/

image.png

  沈仁标(左一)为江诗飞(左三)及其搭档颁发“苦笋王奖”。(资料图片)

image.png

  在夷山物产的车间内,工人将花桥苦笋产品装进礼盒。 福建日报记者 郑晓强 摄

  “我从小到大挖过无数次笋,还是第一次挖到单根13.2斤重的苦笋。”谈及不久前自己拿到的两个奖,64岁的江诗飞笑容满面。

  老江是松溪县花桥乡源尾村村民。今年5月,第一届花桥乡挖苦笋活动在源尾村举行,吸引各村村民及游客共八九百人参与。老江与搭档合伙挖出单根最重的笋,拿下“苦笋王奖”;他还助力源尾村参赛队在所有队伍中挖出的笋总量最重,获得“状元笋奖”。奖品包括羊、鹅、鸡、地瓜干等。

  事实上,花桥苦笋给老江带来的甜不止于此:“这两年,我共卖了约3万斤去壳苦笋,获得3.4万元收入。”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着力统筹城乡产业做优做强,坚持把“土”的资源挖掘好,把“特”的优势研究好,把“产”的效益转化好,培育发展“土特产”,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产业支撑。花桥苦笋这一“沉睡”的“土特产”,是如何被“唤醒”,并让村民们过上“回甘”日子的?产业的未来又路在何方?近日,记者赴花桥乡展开调研。

发现——

苦笋好品种 藏于深山中

  花桥乡是国家级生态乡和松溪县饮用水源的重要保护区,开发活动受到一定限制,难以发展附加值较高的工业。长期以来,村民收入以毛芋、蔬菜等农业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造血”能力不足。

  如何寻找增收的突破口?

  “2023年6月,我们在南平市部署的党建体检中,进一步系统梳理了乡村‘人、财、物’等情况,统计发现全乡苦竹林面积达6200亩,主要分布在源尾、塘边、路桥、寺坑、大浦等5个村,‘大年’亩均去壳苦笋产量约400斤,这就是有待利用的优质资源。”花桥乡党委书记伊宏鸿说。

  花桥苦笋径大肉厚、口感鲜脆,入口微苦、入喉回甘,富含蛋白质,有“植物牛奶”之誉。然而,它一直藏于深山中,转换不成村民的收益。

  “每年就采些自己吃或分给朋友。在外地经商的儿子想家了,我也会晒成笋干给他寄一点。”江诗飞有60多亩苦竹林,但很多时候放任不管。他的主要营生是从事农村客运,每年能赚2万元左右。

  为何不挖些苦笋卖,给家里添一份收入?

  “没人要呀。”老江说,许多村民都有苦竹林,苦笋在乡里并非“稀罕货”。大家找不到人买,多余的自己又吃不掉。

  2024年6月成立的花桥乡乡村振兴公司——松溪县众桥振兴投资有限公司,为花桥苦笋走出深山带来转机。原本由农户小范围自采自销的花桥苦笋,走上“乡村振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新路,并申请注册了花桥小径竹苦笋商标。

  培育发展“土特产”,离不开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带动与升级、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联农带农机制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为此,乡里联系上在笋制品行业深耕多年的松溪乡贤、福建夷山物产食品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夷山物产”)董事长沈仁标。

  位于南平市建阳区的夷山物产成立于2009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农产品种植、精深加工、贸易销售于一体,主要生产竹笋、食用菌等农产品,产品远销日本和欧美地区。

  “花桥苦笋品质优良,当地干部群众又对发展苦笋产业充满信心,这满腔热情让我深受感动,决定也出一份力。”沈仁标说。

  双方一拍即合——为降低农户的市场风险,花桥乡对乡域内的苦笋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乡村振兴公司、合作社以每公斤2~2.4元的均价向农户收购去壳苦笋,初加工后再卖给夷山物产。

发力——

工艺有突破 市场有收获

  苦笋有订单,农户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之前一两年才会去管护一下竹林,现在我时不时就会去除除杂草。”江诗飞说。

  去年起,他还从自家苦竹林中划出10亩,开展精细化管理试验。“省里、市里来的技术专家对我们进行培训,讲解苦笋施肥的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我照着做,苦笋亩产量直接翻了番。”

  令老江尤为开心的是,上个月,竹山机耕路修进了自家苦竹林,更方便竹林管护及苦笋出山了。“原来需要人工将苦笋从竹林里挑下来,一公里路得走20多分钟;如今,拖拉机、面包车都能上山,挖多少拉多少,同样的路只要耗时三四分钟。”

  老江挖出来的苦笋,首先会运往源尾村振兴车间。

  该车间早在2017年就已建立,但起初缺乏相应的加工设备,只能进行去壳、清洗、装罐等。加之当时苦笋产业尚未兴起,车间几乎闲置。

  为更好地发展苦笋,两年来,源尾村利用30多万元各级资金,对振兴车间进行技改。而夷山物产也从厂房设计、设备安装、工艺优化、工人培训等方面对振兴车间提供指导。

  “我们先后增加了冷却池、蒸煮池、地磅等设施。”源尾村驻村第一书记吕明介绍,如今,全乡的苦笋基本都在此车间初加工,经蒸煮、清洗、密封杀菌等工序后,再运往夷山物产精深加工。

  做好精深加工,才能提高花桥苦笋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让这“一口鲜”的产品形态更加多样,更好适应市场需求。记者又从松溪来到建阳,实地探访夷山物产。

  在公司的产品展厅里,原味、酸辣味、泡椒味、酸菜味等四种口味的花桥苦笋产品整齐排列在货架上。“其实,我们尝试研发了烤香味、卤香味、鸡汁味等十余种口味,并把样品寄给我们在厦门、温州、深圳等地的经销商品尝。综合大家的反馈,最终确定了现在这四种口味。”沈仁标说。

  据其介绍,公司运用自然发酵技术,减少产品对肠胃的刺激,并引进日本的相应工艺,在不影响口味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苦笋中的油脂、盐分和糖分含量,“我们产品的盐度只有1.5%~1.8%,比正常5%的盐度低很多”。

  为了拓展花桥苦笋的消费场景,公司采用小分量的真空锁鲜包装,打造便于携带、开袋即食的休闲零食;同时,推出礼盒包装,打造松溪乃至南平人馈赠亲友的“乡愁”产品。

  “去年,我们共向夷山物产供应100吨罐装苦笋。同时,松溪县众桥振兴投资有限公司也是夷山物产花桥苦笋系列产品南平区域的代理商,去年的产品已售罄。”伊宏鸿介绍,县、乡整合资源,形成推广合力,推动花桥苦笋进国企、进商会、进商超、进食堂、进餐馆。“我们还进入福建供销社的销售体系,市民不仅可以在本地土特产店买到这口‘乡愁’,还能到福建供销商城选购。”

  值得一提的是,为将花桥苦笋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去年5月15日,松溪县还在福州举办了乡村振兴产品展示会暨花桥苦笋品牌发布会。

发问——

“同频人”何觅 “大小年”何解

  据统计,当前,花桥乡共有300余户农民参与花桥苦笋产业链,每户年均增收超5000元。

  花桥苦笋虽已迈开步子,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市场深度拓展不足,成为花桥苦笋急需突破的一大瓶颈。

  “许多地方没有食用苦笋的习惯,不适应这种苦滋味。”沈仁标说,之前,公司沿用原有的销售渠道,尝试将花桥苦笋投放到北方市场,但成效不佳。

  据沈仁标介绍,公司还曾试着将花桥苦笋放到动车上销售,不成想闹出“乌龙”事件——有些消费者因为没食用过苦笋,误以为销售的是过期腐烂的笋。

  “要想在没有苦笋食用习惯的地区建立产品认知是十分困难的,这也不是一家企业短时间内能做成的。”在沈仁标看来,更切实的解决方案是找准产品定位和目标人群,将产品卖给“同频人”。

  “同频人”何觅?

  他开始瞄准广东、浙江等素有苦笋食用习惯的区域,并已与当地一些农贸市场展开合作。“广东有道名菜叫苦笋小肠煲,花桥苦笋的苦味较弱,更符合年轻人的口感,是制作这道菜的上好原料。”

  同时,沈仁标正召集设计团队,对花桥苦笋产品的礼盒包装进行提升。“现有外包装不够突出‘南平’‘松溪’‘花桥’的地域特色。我们打算在新包装中加入更多花桥苦笋元素,把产品的优势更清楚地亮出来,让大家一眼看见‘乡愁’。”

  而除了来自夷山物产的去壳苦笋订单,源尾村也在努力开辟自己的鲜笋销售渠道。

  “根据我们的市场调研,带壳鲜笋批发价在江浙沪一带每斤可达三四元。”吕明说,村里合作社计划明年前往江浙沪拓展鲜笋市场,“苦笋保鲜是开拓市场的前提,我们将于今年9月在振兴车间加盖冷库,解决鲜笋储存难题”。

  此外,与不少农产品一样,花桥苦笋也面临“大小年”苦恼。

  “‘大年’去壳苦笋亩产量在400斤左右,而‘小年’亩产量大约只有‘大年’的三成。”伊宏鸿说,产量的大幅波动影响了供应链的稳定,不利于花桥苦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大小年”何解?

  去年12月,松溪苦笋科技小院挂牌成立。“我们邀请了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副研究员荣俊冬,加大在苦笋种植、病虫害及土壤防治方面的研发力度,努力让苦笋的年产量更均衡。”伊宏鸿说。

  老江对花桥苦笋产业满怀憧憬。此前,他因在村里可干的活较少,曾到城市“投靠”儿子,但在他看来,“还是老家自在”。“如今,花桥苦笋的品牌慢慢打响了,县里还采用补助的方式,鼓励村民对苦笋林进行精细化管理。我们更加认真地劈灌、除草、施肥,希望长出的苦笋一年能比一年强。”

  (福建日报记者 郑晓强 黄鑫 许可欣)

记者手记

“土特产”赛道上的内外求索

  福建日报记者 郑晓强

  在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城郊融合类村庄”因具备打造城市后花园的“先天”优势,相对更易享受到城市的辐射带动。花桥乡的村庄并非位于城郊,产业基础又较为薄弱。这类“普通”村庄的振兴之路,需要更多“后天”努力,也值得更多关注。

  跟一些“城郊融合类村庄”的特色产业比,花桥乡这两年新兴的苦笋产业体量还不够大,共富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但小“笋”已露尖尖角,既凸显了乡村自我突破的求索精神,令人鼓舞,又揭示了“土特产”培育发展的科学规律,给人启迪。

  但“苦笋”本身是条比较狭窄的赛道,吃苦笋的人数有限,而市面上又有一些花桥苦笋的同类竞品。花桥苦笋产业下一步如何发展,仍是一道开放式的思考题。

  结合采访,笔者浅析如下:

  一方面,要“往内”做强产品本身。除了种植端、加工端继续提升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外,市场端亦有很大作为空间。比如,花桥苦笋与其他地方的苦笋有何差异,仍需当地进一步讲好本土故事;再如,花桥苦笋产品欲进入休闲零食市场,须更契合城市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在当前“体重管理年”的背景下,花桥苦笋因低热量、低盐分,适合作为减脂期的健康零食,可借此打造新卖点;又如,笔者在淘宝搜索“花桥苦笋”,尚未找到相应产品,显然,电商渠道有待进一步打通。

  另一方面,要“往外”做好融合文章。比如,花桥苦笋如果单品影响力有限,能否与松溪县乃至南平市其他“土特产”融合,组成搭档,打造“乡愁”全品类商品,彼此相互借光,发挥集合优势;再如,推动农文旅融合,第一届花桥乡挖苦笋活动就是此方面的有益尝试,但花桥乡的农文旅融合还有更大空间。该乡是闽北土地革命的重要据点,保留着相关革命历史遗迹,域内又有招沙甲景区、谷司桥、花桥廊桥等,可进一步盘活各种资源,以笋促游、以游促笋。

  许多爆款“土特产”,经历了长期酝酿才绽放出耀眼光芒。而花桥苦笋的开发利用,也需要时间的沉淀。我们期待它的新发展。

原标题:花桥苦笋“回甘”记
责任编辑:方迪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2025年福建省“最美医师”拟推选对象名单公
  • 奋力谱写新时代福建电影繁荣发展新篇章
  • 发现西藏所长 结合福建所能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特朗普否认鼓动乌克兰打击莫斯科 俄强硬 缅甸警方在中北部地区缴获大量毒品 国家移民管理局:今年上半年3.33亿人次出 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 同比上 特朗普:乌克兰不应将莫斯科作为打击目标 惠安县政府县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 特朗普宣布对印尼征收19%关税 世贸组织预测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全球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