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 > 宁德新闻 > 正文

福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宁德专场举行

来源:福建日报 2019-09-17 08:33 http://www.mnw.cn/

  16日下午,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宁德专场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宁德市委副书记、市长梁伟新,宁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智勇等从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方面,介绍了宁德取得的成就。

  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弘扬“滴水穿石”精神,艰苦创业、克难奋进,书写了壮丽篇章。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弱鸟先飞”意识、“滴水穿石”精神、“四下基层”制度和“行动至上”作风,始终激励着宁德干部群众创新创业创造,为宁德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引领宁德发展迈上新台阶。

  70年间,宁德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四个历史性变化:综合实力变强,丰满了“弱鸟的羽翼”;人民生活变富,踏上了“幸福小康路”;产业结构变优,奏响了“经济大合唱”;城乡面貌变美,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进入新时代,宁德,这座山海交融的城市,深入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踏浪而歌,续写华章,奏响新时代的华丽篇章。

四大变化展现宁德发展“高素质”

  “70年砥砺前行,70年沧桑巨变。宁德唱响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奋斗赞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郭锡文深有感慨。

  一是综合实力变强,丰满了“弱鸟的羽翼”。70年来,宁德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18年全市GDP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942.8亿元、200.77亿元,比1950年增长420倍、5396倍。

  宁德立足山海,搭建产业平台,抱回一个个“金娃娃”。短短近十年,诞生一个个全国乃至全球之最——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消费类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全国规划布局最合理、装备水平领先的整车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世界纯度最高的氧化锆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全国抗乙肝病毒药物领域产品线最全的生产基地……

  二是人民生活变富,踏上了“幸福小康路”。70年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98元提高到2018年的16147元。屏南县、霞浦县、古田县、寿宁县4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脱贫摘帽。

  三是产业结构变优,奏响了“经济大合唱”。70年来,三次产业全面发展,与1950相比,2018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60.3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37.2和23.1个百分点。

  2018年,宁德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居全省第二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速居全省首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7%,增速居全省首位。

  四是城乡面貌变美,实现了“旧貌换新颜”。70年来,交通路网穿山越海,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建成区面积从4.3平方公里,扩大到近12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扩大到34平方公里,锂电新能源小镇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名单。一座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兴港口城市加速崛起。

  温福铁路、合福铁路建成通车,衢宁铁路加快建设,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全市公路里程突破1.2万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216公里;港口从全封闭逐步走向对外开放,万吨级以上码头10个,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

  特别是,1988年以来的30多年,是宁德发展质效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民生改善最快的时期。30多年来,全市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3%、21.4%、17.5%、13.2%。

打好脱贫攻坚战贫困发生率降至不足万分之一

  在宁德发展的历史性变化中,百姓脱贫致富的变化最为亮眼。30多年来,宁德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续写了“摆脱贫困”新篇章。

  目前,宁德全市贫困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77.5万人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7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不足万分之一,今年将实现全部脱贫。

  扶贫先扶志。宁德通过组建理论轻骑兵,选取数百个“扶贫团队”、百名“扶贫先锋”、百个“脱贫之星”,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等,破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增强“敢脱贫”信心、提升“能脱贫”本领。

  对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乡村,宁德大力实施造福搬迁,帮助40.4万人“挪穷窝、拔穷根、换穷业”。而对因学致贫的家庭,宁德实行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全程实行2000~5000元的差别化资助,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根本之策。宁德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推行金融扶贫、科技扶贫、龙头带动、造福搬迁等扶贫模式,重点开展“一户一增收”产业扶贫行动,选准选好适合群众发展的产业项目,使90%以上贫困户都有一项脱贫增收的稳定项目。

  宁德通过每年统筹1.5亿元以上财政产业扶贫资金、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资金池等措施,帮助群众解决资金难题;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带动1.5万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宁德实施脱贫攻坚“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推出“1+8”政策制度体系和“十个一批”具体举措,着力配强基层扶贫队伍、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抱好“金娃娃” 加快高质量发展

  宁德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进宁德时代、上汽、青拓、中铜等“金娃娃”项目,培育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构建起宁德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四梁八柱”。

  “一个龙头企业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宁德紧盯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核心链条抓招商,近两年累计对接产业链项目225个、总投资1050多亿元。

  在锂电新能源产业上,宁德目前已引进落地37家配套企业,涵盖正负极材料、隔离膜、电解液及电池构件材料等核心部件,使得龙头企业80%的采购可就近实现,去年该产业实现产值487.3亿元、同比增长31.7%,2020年产值可望突破1000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同步引进31家一级核心配套商企业。一、二期项目全部达产后,产能将达到60万辆,产值近千亿元。

  在不锈钢新材料产业上,宁德已建成以青拓系列项目为龙头,甬金、宏旺等项目为配套,实现200系、300系、400系产品全覆盖,涵盖“原料—冶炼—热轧—冷轧—不锈钢制品”的产业链条,去年该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正加快引进建设下游高端项目。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后,我们注重龙头招龙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郭锡文说。考虑到四大主导产业关联度高、协同性强,宁德市对接引建青美新能源材料产业园、格林美循环产业园项目,形成从镍、钴原材料提取到正极材料、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制造以及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闭环。

  宁德还探索创新山海联合招商机制,推动四大主导产业链项目向宁德各县(市、区)延伸拓展,实现产业链项目在所有山区县域全覆盖,加快构建有机融合、串联山海、持续扩大的产业生态圈。

  抱好“金娃娃”、发展大产业,全力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推动“宁德制造”加速崛起。

  当前,宁德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加速提升,工业经济逐步形成“3个3000亿”的滚动接续态势,即目前全市工业总产值3000多亿元,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达产产值3000多亿元,正在洽谈对接的项目达产产值3000多亿元。未来几年,宁德有望迈入“万亿工业时代”。

  如今,宁德汇聚起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澎湃动力。

“唱山歌、念海经”走出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宁德乡村振兴之路该如何走出特色?

  “唱山歌、念海经”,宁德扎实推进“五个振兴”。梁伟新表示,眼下,宁德正全力做大茶叶、水产、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林竹花卉和乡村旅游“8+1”特色产业,构建起“一县一特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全面振兴。

  目前,一尾鱼、一叶茶、一朵菇、一个果、一根参等,已成为宁德特色农产品的响亮名片,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比如,一尾大黄鱼,2018年产量达14.65万吨,约占全国的80%,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宁德着力打好改水改厕和垃圾治理攻坚战。自2016年起,宁德在全省率先开展改水改厕试点行动,全市2137个建制村已完成改厕94.8%、改水94.5%,今年底将全面完成农村的改水改厕工作。同时,打好垃圾治理攻坚战,目前生活垃圾的转运系统已实现乡镇全覆盖、专人保洁实现建制村全覆盖。

  筑牢“文化魂”,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比如,屏南龙潭村通过引进一个文创团队,兴旺了一个村,带动了一片区域发展。霞浦半月里村,通过“摄影导游团队+公司+村民+文化”运行模式,让半月里走进摄影爱好者的视线,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梁伟新说:“推动乡村振兴,需要不断推进工作创新,做到‘机制活’。如建立带动帮扶机制、人才引育机制、绩效考核机制。”

  目前,宁德已筛选出306个产业薄弱村,通过市四套班子领导挂乡镇帮扶,努力实现“抓两头、带中间”,确保“乡村振兴一个村都不落下”。同时,宁德市财政3年安排1亿元,带动各县(市、区)以及社会各界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农村中去。

  为吸引更多人才涌向乡村,宁德制定《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产业人才保障专项规划》,启动实施“乡村振兴领航计划”,组织动员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临近退休领导干部担任乡村振兴领航员,目前已有80多名处级干部报名参加。此外,制订考评办法,对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考评,奖优罚劣,着力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生态治理 构筑绿色发展新优势

  如何守护好绿水青山、碧海蓝天?“这些年,宁德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构筑了宁德绿色发展新优势。”郭锡文说,宁德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打好海上综合整治攻坚战,推进改水改厕工作,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

  从全省角度看,宁德经济体量不大,但前些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尤为艰巨。因此,宁德算好生态账、长远账,果断关闭18家“地条钢”企业、化解407万吨钢铁产能,并关闭221家石材企业。

  虽然牺牲了一时的GDP,但换来生态的持续好转。目前,宁德重点流域优良水质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1%,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宁德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1046公里,都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在这片海上,有近14万人从事海上养殖,2018年全市渔业产量近100万吨,产值200多亿元。但因长期盲目扩张、无序养殖,三都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每次台风过后,海面上漂满白色泡沫浮球和木板。

  为此,自去年7月起,宁德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力争用两年半实现全市禁养区内海上养殖全部清退,养殖区和限养区内养殖设施全面改造升级,海上垃圾得到及时收集处理。

  截至目前,宁德已累计投入32.5亿元,清退渔排13.9万口、藻类2.4万亩,升级改造渔排20.3万口、藻类30.6万亩,清理海漂垃圾近2万吨,无度无序养殖局面得到有效扭转。升级改造后的塑胶养殖设施成功经受住今年“利奇马”等台风考验,白点病大量减少,海产品品质与效益不断提升。

  如今,在霞浦、福鼎、福安等地海域,可以惊喜见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美丽身影……

原标题:发扬滴水穿石精神 建设新时代新宁德
责任编辑:方迪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宁德:绿色发展 产业焕新
  • 宁德市老年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 2026年南平市体育中考项目确定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