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古田)食用菌大会将于5月25日至27日召开,届时全国食用菌界专家、客商将齐聚古田,共商中国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之道。
古田县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美誉,食用菌鲜品年产量超80万吨,其中银耳产量占全球90%,食用菌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这项富民兴县产业惠及了全县70%的农业人口。近年来,古田县委、县政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延长食用菌产业链、价值链,通过推动三产融合,创新科技研发、金融服务机制,助力食用菌产业稳步发展。
县域工厂化 生产专业化
5月23日,记者来到古田县大桥镇筹洋村一间银耳菇房,一排排在水雾中盛放的银耳煞是好看。
有着几十年种菇经验的种植户刘春现告诉记者:“和过去相比,现在种银耳省事多了,从原辅料配送、菌棒制作到烘干,所有环节都有专业工厂提供服务,我们只需安心做好银耳的生产管理。”说话间,刘春现准备将新采摘下来的鲜银耳就近运往一家烘干厂进行加工。
这是古田县食用菌产业专业化分工的一个缩影。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古田已经形成从原辅材料供应、制种、栽培、加工、销售到科研、机械设备、技术推广等所有环节的专业队伍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县域工厂化”生产模式。
2016年以来,古田县通过推动天天源、益禾、晟农等食用菌工厂化项目建设,实现了银耳菌包制作全自动生产和银耳工厂化生产,生产方式创新卓有成效,进一步提升了食用菌产业的专业化水平。
在大桥镇的天天源银耳工厂化栽培厂房,记者看到整个生产过程极少需要人工干预,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可自动监测并调节菇房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使银耳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实现全年全天候生产。
福建天天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倪继凡说:“过去一个工人只能同时管理四五间传统菇房,如今,同样的人力可以管理40间温控智能化标准菇房。”
“专业化分工日趋完善,社会化服务高度发展,这是古田食用菌产业的特色与优势,我们称其为‘无法复制的古田模式’。”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管理局局长余新敏说道。
立足食用菌主导产业,该县近年来还致力于发展以食用菌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传统特色农业向三产融合转型升级。
在食品加工业方面,开发了银耳黄酒、银耳曲奇、猴菇露、银耳清露、冻干银耳羹、银耳手工皂等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在电子商务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古田全县在淘宝、天猫平台开设的店铺数量约有1160余家,整体电商成交额达到11.3亿元。此外,古田县还建成了“蘑菇部落”生态旅游区、银耳观光车间、古田食用菌博物馆等特色旅游景点,吸引了各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