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支持 生产控风险
古田县平湖镇前进村村民周利达拥有3间菇棚,种植茶树菇6万筒。今年4月,他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再种植茶树菇3万筒。面对资金缺口,周利达并不发愁。
2015年,古田县成为我省唯一的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与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双试点县。通过不断摸索,该县因地制宜推出满足“三农”信贷资金需求的“两权”产品。
通过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两权’反担保”抵押贷款,由合作社提供担保,社员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连同地面设施和附着物、农房反抵押给合作社进行融资,使合作社在农村成为盘活“两权”的载体,带动贫困户走产业脱贫的道路。
经过简单的几道手续,周利达将自家的3间菇棚抵押给古田旺众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担保向当地农信社申请到7万元贷款,解决了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3万筒茶树菇预计可增加年产值5万多元,这笔贷款来得太及时了。”周利达兴奋地说。
5月23日,记者从人行古田县支行获悉,截至2017年末,“两权”抵押贷款信贷投向食用菌产业已近3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食用菌产业发展。
为银耳上保险,是古田县推动食用菌产业机制创新、释放生产风险的又一举措。2016年11月,古田县在全国率先启动银耳种植保险试点,针对银耳生产环节造成的损失进行保险理赔。
今年年初,凤埔乡东溪村菇农谢成文的3000多个菌棒陆续出现感染问题,所幸他在事前已经为自家的37000个菌棒都购买了保险,最终获赔3000多元,挽回了部分损失。
截至今年3月,古田全县银耳种植险已投保菌包2850万袋,受保金额达5700万元,340万袋受损菌包获得赔付约660万元。此举不仅有效释放菇农生产风险,还进一步完善了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古田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古田食用菌产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该县将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积极引导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食用菌产业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同时,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为重点,推动食用菌产业优化升级。(记者 陈莉莉 龚键荣 通讯员 杨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