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 > 福州新闻 > 正文

福州带去“三个一”定西发展后劲足​

来源:福州日报 2020-09-03 17:58 http://www.mnw.cn/

  甘肃定西的产业发展之路,已然深深烙上福州“三个一”的印记。

  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口岸,海域辽阔,经济外向;一个是陆上丝绸之路重镇,药材繁多,农业兴盛。原本并无交集的福州和定西,因扶贫而结缘。

  3年多前,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下,福州与定西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一家人”,同念“山海经”,携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3年多来,福州坚持把产业合作作为治本之策、长远之计和根本路径,下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举全市之力助力定西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几年间,福州共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0.93亿元,帮扶定西重点发展食用菌、设施蔬菜、花卉、畜牧养殖、中药材、中蜂养殖、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同时引进聚春园集团、超大集团、永辉超市、福建春晖服装科技公司等59家企业,投资7.82亿元,建起一座座扶贫车间、兴办一个个产业园区、串起一条条产业链条。这“三个一”推动当地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在曾经“苦甲天下”的陇中大地勾勒出一幅“产业扶贫拔穷根”的壮丽画卷。

  一个小车间 精准扶贫一片区

  炎炎八月,走进定西临洮县城的甘肃榕发服装智造扶贫车间,远远传来缝纫机的嗡嗡声。裁剪、缝制、锁边、压线、打结、熨烫……在工人的巧手下,一件件工服制作完成。

  这是定西市最大的扶贫车间,由来自仓山区的福建春晖服装科技有限公司与临洮县农投公司合作建设。

  这个车间,不只生产服装,更“生产”幸福。

  家住木厂家园小区的贫困户陈娟娟,2017年从山上搬迁安置到县城。去年7月,扶贫车间建起来后,一直在家带孩子的她第一时间应聘上岗。“家门口上班,待遇不错,还能照顾家里两个小孩。”陈娟娟说,一开始她每月工资加补贴2600元,技术熟练后涨到了3000元,更重要的是,上班路程只要10分钟,孩子一天三餐顾得来。“丈夫和公婆在家里种植20多亩党参、洋芋、百合等,去年底我们家摘了贫困帽。”

  榕发扶贫车间总经理吴章铭告诉记者,有160人在扶贫车间上班,全是临洮县各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在城区的村民,其中贫困户66人。

  来到陇西县,扶贫车间则变成了一座座食用菌大棚。这些“阳光房”,给贫困户生活播撒着阳光。

  清晨5时,菜子镇二十铺村香菇大棚内,49岁的贫困户张世陆已在忙碌。

  “我从去年6月开始承包2个菇棚的劳务。”张世陆说,种菇一个周期为7个多月,可以收成5600公斤,劳务收入1.1万元左右,这样一年收入就有2万多元,另外还有1600元的合作社分红。

  “这可比以前在新疆打工强多了,虽然收入差不多,但稳定,离家近,也不怎么辛苦。加上种植黄芪的收入,去年底我们家也脱贫了,今年还把建新房的债都还清了。”张世陆乐呵呵地说。

  菜子镇人大主席王涛介绍,去年连江投入240万元在菜子镇援建30座食用菌大棚,带动周边90户贫困户增收,同时吸纳35名村民种植经营或务工,他们的年收入都超过2万元。

  这样的扶贫车间,在定西已遍地开花。据统计,3年多来福州累计援建扶贫车间140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超2000人。扶贫车间形式灵活各样,比如通渭县第三铺乡王河村定通福扶贫车间, 进行床上用品、布艺等产品加工,吸纳当地约20名村民就业;漳县石川镇食用菌产业园扶贫车间,建成吊袋黑木耳大棚27座、晾晒棚16个,20多名妇女在此务工,昔日的家庭主妇变成了产业工人。今年内我市还要援建64个扶贫车间,让越来越多定西困难群众,通过一个个“小车间”登上稳定增收的“大列车”。

  一个产业园 驱动特色农业高端化

  临洮是甘肃省蔬菜生产大县,在新添镇孙家村的800亩超大智慧农场里,放眼望去,一片碧绿,球生菜、娃娃菜等长势喜人。

  孙家村贫困户孙建民,和其他村民正在田地里摘菜装运。这些蔬菜将在当天通过冷链运输车,送往深圳的麦当劳、肯德基、海底捞等商家。

  “俺种了二十年的地,没想到,地还可以这样种,点一点手机,就能给菜浇水施肥。”孙建民对超大智慧农场的种菜方式感到新奇。

  去年4月,福建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与临洮县签订协议,通过整治抛荒山坡地,建成太石镇、新添镇两个智慧农场,给当地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过去浇水施肥凭经验,现在引进了水肥一体化设备;过去种地“望天收”,现在建起了小型气象站;过去耕作靠人力,现在近乎全部机械化作业;过去难免蔬菜卖难,现在实行以销定产。

  “这种新科技、新理念、新模式,将推动临洮实现从蔬菜生产大县到蔬菜生产强县的跨越式转变。”临洮县委常委、副县长赵朝晖说。

  产业转型提升了扶贫效益。“我们通过发放租金、劳务费、资产收益和股东分红,使当地2个村每年获得80万元土地流转固定收益,每户贫困户每年获得3000元分红,此外还带动65户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超大智慧农场负责人何灿德告诉记者。

  这是福定产业扶贫走高端、搞特色的一个典范。

  在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福州注重因地制宜,发挥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运营等优势资源,通过打造农场、产业园等载体,加速定西马铃薯、中医药、牧草、果蔬等特色产业由粗放向集约转型、由低端向高端升级,加快实现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大跃升——

  在渭源县光伏食用菌扶贫产业园,福州投入资金560万元,推动实行农光互补发展模式,推广使用食用菌专用棚,推进供水系统改造,谋划“三农网红”直播带货,助推当地“光伏+农业”扶贫产业搭上“网络快车”,带动全县28个贫困村每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益30万元左右;

  在安定区石泉乡食用菌扶贫产业园,福州通过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开拓市场,提高了产品质量,畅通了销售渠道,这里生产的香菇因为品质较好,受到西安、武汉、上海、深圳等城市青睐,供不应求,带动周边乡镇409户贫困户增收;

  一条产业链 锻造县域经济新引擎

  近年来,福州立足定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持续加大对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产加销各环节的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力度,推动蜂蜜、马铃薯加工、种菇等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挑起大梁。

  位于定西西南部的岷县,有着“中国黄芪蜜之乡”的美誉。行车岷县乡间,不时看见星罗棋布的蜂箱,蜜蜂在空中飞来飞去。晌午时分,茶埠镇红水村37岁的贫困户陈俊红,正在得安中蜂养殖场接受培训。

  “养蜂,给我们家带来了新希望。”陈俊红说,以前他们家主要以种中药和贩卖蔬菜为生,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到头赚不到1万元。现在在政府支持下养了7箱中蜂,一年可增收约7500元。“下一步,我打算发展到20个蜂箱甚至更多,这样一年可增收2万元以上。挣得多,还轻松。”陈俊红已经在盘算着建新楼房,让一家五口告别瓦房。

  如果说养蜂点亮了陈俊红的人生,那么,岷县永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蜂蜜产业链,则提振了全县的中蜂产业。

  2018年8月,永辉超市负责人考察发现岷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药蜜资源,当即决定启动年产1000吨药蜜加工扶贫产业项目。“作为鼓楼区与岷县开展的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我们按照‘公司+养殖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发挥永辉超市零售渠道优势,打造当地中蜂药蜜品牌,带动更多农户融入全产业链发展。”岷县永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杨玉喜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已收购50多吨蜂蜜,直接带动368户贫困户实现增收,下一步将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力争全年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

  岷县畜牧局蜂业办主任梅绚表示,中蜂产业是岷县脱贫攻坚三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养蜂农户达1.2万户,建成养蜂合作社280多个。岷县永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推动了岷县中蜂药蜜生产由作坊式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永辉推动的岷县中蜂产业风生水起,聚春园着力打造的临洮农特产品产业链也在迅速崛起。

  连日来,临洮县康家崖村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内,聚春园福定产业园建设正以“福州速度”全力推进。“项目6月动建,目前厂房主体已基本完工,马铃薯水晶粉条、方便酸辣粉丝两条生产线正在加班加点安装调试,计划9月底投产。”甘肃聚春园福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贺庆银说。

  去年8月,福州聚春园集团牵头组建致力于全链条扶贫的甘肃聚春园福定公司。成立伊始,该公司便与甘肃薯界淀粉有限公司达成协议,通过注入资金、收储土豆、委托加工,盘活薯界公司资产,目前已累计向农户(贫困户)收购马铃薯5868吨用于生产马铃薯精淀粉,实现销售收入近900万元。

  “接下来,公司将整合福州、定西两地资源,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通过聚春园成熟的销售渠道,把两地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实现两地农特产品互动、互通、共享,助力定西农民增收致富。”贺庆银说,工厂全面投产后将带动当地300个农户就业增收。

  凝心聚力,携手前行。当前,定西市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福州市全力以赴、尽锐出战,今年已到位援助资金5.96亿元,启动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99个,引进企业(含增资)33家、实际投资额2.3亿元,带动贫困人口8000多人。

  “下一步,福州和定西将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建立产业合作常态化机制,重点聚焦引企业、育产业、建园区三件事,引导更多企业到定西投资兴业,持续提高协作水平和帮扶成效,助力定西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陈曾勇说。

  采访手记

  有了产业后劲才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深入定西市的基层乡镇、工业园区、企业和农户,实地见闻扶贫产业项目的火热建设,分享挂职干部的帮扶经历,聆听贫困户的脱贫故事,深切感受到,没有产业带动,无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也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产业扶贫,找准产业是前提。定西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各有差异,各自的资源禀赋也不尽相同。福州的产业扶贫不搞“大呼隆”、不搞“一刀切”,“对症下药”、因需施策,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因地制宜建设“阳光房”“扶贫车间”“特色园区”等,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物产、人力等资源,带贫效果明显。

  产业扶贫,合作双赢是应有之道。扶贫产业也是产业,必然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定西的马铃薯、当归、黄芪、蜂蜜等优质农特产闻名全国,但是缺技术、缺品牌、缺市场,好东西种出来却出不去是常态化。福州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优势较大。两地通过优势互补,让贫困户得实惠,企业帮扶也有钱赚,在扶贫中实现互利共赢。这样的产业扶贫更有持续性。

  输血不如造血。产业扶贫,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扶贫,更是精神上的扶智、扶志。在家带娃的陈娟娟来到制衣厂,学得了一手飞针走线的好手艺,工资月月看涨;起早贪黑务农的陈俊红,通过养蜂有了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靠天吃饭的孙建民,成为了现代农业的采摘人。通过产业扶贫,他们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新技能,过上美好生活的意愿越来越强,参与融入扶贫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就会增强。这样的产业扶贫就扶到了点子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坚信,榕定手牵手,一定能把产业扶贫推向新高度,让更多定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福州日报记者 陈滨峰 黄戎杰 覃作权 莫思予)

原标题:福州带去“三个一”定西发展后劲足​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闽台携手共护“神话之鸟”
  • 平潭发布提醒:远离无居民海岛非法旅游
  • 深读丨“会地合作”引智 “滴灌”产业土壤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打造产城融合、共同富裕磁灶样板 磁灶获 福州西湖公园金秋菊展 3天迎客18万人次 晋江苏垵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遮风挡雨惠民生 光伏发电助增收 英林镇柯 以创新科技与匠心设计护航 晋江品牌闪耀 特色品类成增长新引擎 泉州糖果前三季度 深读丨“会地合作”引智 “滴灌”产业土 黑脸琵鹭连续五年来石狮湿地公园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