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
《新华每日电讯》整版关注福建
刊登文章
《寻“福”记——一座江海古城的三十年现代化叙事》
一起来看——
《新华每日电讯》2025年8月28日第04版
闽江下游、东海之滨,一座古城伴着浓密的榕荫走过了2200多年。它就是全国唯一以“福”为名的省会城市:福州。
30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为福州擘画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蓝图。“派江吻海”的千年古城由此站上历史新起点、翻开发展新篇章。
30年间,沿着蓝图指引的方向,榕城大地迎来沧桑巨变:“沿江向海”通达辽阔世界,提“质”向“新”推动经济跃升,坊巷纵横再现市井繁华,鼓岭葱茏吸引故友新知,一杯茉莉花茶播洒“春天的味道”,一句“七溜八溜不离虎纠(意为福州)”道不尽心中自豪……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种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见证逐梦现代化的前赴后继。
有福之州,造福于民。一种力量向着未来生长,续写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奋斗诗篇。
福州西湖公园。(7月24日摄)
一条江:连山接海向辽阔
闽江,福建人民的母亲河,从武夷山脉南麓发源,在福州东流入海。
“万里重山绕福州,南横一道见溪流。”古人诗句曾这样描绘福州的山川形胜。一江连山海,从“三山鼎峙”到“左海扬帆”,闽江既承载厚重历史,更托举远大梦想。
从江到海,似近还远。曾经的福州,虽坐拥1.1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但市区距离海边较远,靠海的长乐、连江、福清等县区与市区山水阻隔,让福州陷入“临海不见海、近海不亲海”的境地,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8月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苔菉国家中心渔港,众多渔船扬帆出海。新华社发(王旺旺摄)
在福州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深刻阐述江海开发对振兴福州的意义,强调“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
“东进南下,沿江向海”,思路一开天地宽。1992年,“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构想横空出世,陆域加快建设福马线、福厦线两大工业走廊,海域加快开发粗芦岛、琅岐岛等,着力形成沿路、沿江、沿海三个经济走廊。1994年,“海上福州”战略正式启航,在全国沿海城市中率先发出“向海进军”的宣言。
进入新时代,福州的江海大文章愈发浓墨重彩。十年前,福州新区获批成立,作为新时代“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主战场,众多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抢滩入驻,一座现代化新城区拔地而起,2024年经济总量突破3300亿元,比设立之初增长2倍多,年均增长8.4%。
福州是华侨大市,素有漂洋过海不忘根本的传统。20世纪90年代,福清籍华侨企业家林绍良响应福州市号召,与政府合作在家乡开发全国最大的外商成片开发区——元洪投资区。在今天的元洪投资区,中印尼“两国双园”接续情缘,探索打造“跨国共同体”,海洋渔业、热带农业、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绿色矿业等5条跨国合作产业链初具规模,“产城人”融合发展蒸蒸日上。
“海上福州”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临港工业方面,9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上,钢铁、化工、新材料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凭海而兴;海洋装备方面,百年马尾造船厂重焕生机活力,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持续刷新业内纪录;现代渔业方面,全市下水深远海养殖平台12台(套),远洋渔船数量占全国18.6%,逐梦“深蓝”风正帆悬。
一艘海上作业渔船在连江县黄岐半岛海域海洋牧场中穿行(7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江海襟怀,历久弥新。百年前,外国友人来到鼓岭,与福州百姓友好相处,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国际社区。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鼓岭故事”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佳话。从2023年开始,连续三届“鼓岭缘”活动唱响中美民间交流“大戏”,习近平总书记向第一届、第二届活动致了贺信,彭丽媛教授在北京出席了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联谊活动,续写“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美好情缘。
“福州市荣誉市民”、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动情地说:“别人问我为何全家都如此热爱福州,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在这里,既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又能体会到拥抱世界的城市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