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法人代表国籍变更后,有望获得税收、用地、用工等政策便利,甚至融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移民对企业主的诱惑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经济下滑时期,靠移民争得喘息机会显得尤为重要。
张莹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移民国外一般分为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民营企业家大多选择投资移民。张莹承认他们所办理的成功移民案例中,很少有真正去加拿大做生意的,大多数都是在国内继续经营。虽然花费不菲,但因“出口转内销”后,能享受到此前难以奢求的“超国民待遇”,移民对民企的诱惑实在难挡。
另外,移民也成了曲线融资的捷径。俏江南[微博]董事长张兰为企业上市而移民岛国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1月19日,致公党江苏省委员会委员、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提交提案:建议公开中国富人财产及国籍信息。陈光标表示:“现在有钱人移民的很多,在国内赚钱以虚假协议转到国外,这样的现象也很多。比如,在国外订了一个设备要100万美元,一些人在国外注册虚拟公司,可以把这笔金额做大到1000万美元,剩下的900万美元就被合理、合法‘洗白’了,打‘擦边球’的虚假投资现象比较严重。”
不安全
著名企业家冯仑在去年曾有一句调侃的话,让很多企业家笑出眼泪:“有人说中国企业家为啥最近老讲体制的问题?因为政府的手老在我怀里乱摸,不能不说,又不能乱说。”
中国企业家随时面临着政策的不确定性,面对推倒重来式、秋后算账式的政策,不安全感正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面对《中国企业报》记者的采访,很多企业家表示:对于随时可能莫名而来的处罚,企业不敢说,但不能不说,又不能乱说。政府的手有时候伸得过长,监管部门投入了超额的精力、财力来监督,并有些矫枉过正,这样会让原本可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企业遭受重创,从此,企业的信心指数会严重受挫,最终企业家可能会选择移民来逃避。
1月15日,胡润发布的报告称,对当前经济仅有25%的企业家“非常有信心”,三年前为56%,对经济没有信心的企业家由三年前的1%上升到今年的9.4%。
福建某律师事务所邢姓律师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一些富豪离婚“净身出户”的背后,很可能是为其全家移民做好了“财产转移风险规避”。邢姓律师认为,做出如此痛苦的选择,恰恰说明了企业家内心的不安全感,他认为应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企业,要允许企业在问题中发展,政策的制定,要有包容性,这样才能给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