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试点止步或转向低调
无论早期的高调启动者,还是后期的跃跃欲试者,近几年兴起的官员财产公示探索浪潮,却在实践中走向了不同的分岔路。
记者采访了解到,阿勒泰、浏阳的做法至少已经转向,湘乡市的实践暂无下文。浙江慈溪市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则一直在稳步推进,除参与的对象范围扩大外,公示内容在增加,对不实填报的惩戒方式也
有所加强。不过囿于种种原因,慈溪公示方法仍是单位政务公开栏。
公开报道称,新疆阿勒泰地区在财产公示制度开启一年多后,随着吴伟平病逝不了了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干部透露,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推动后,吴受到来自各方的很大压力。而从吴伟平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态度的微妙变化,也可感受到其压力重重。
记者近日打开阿勒泰地区廉政网——用于公示官员财产的网站,已经无法打开。
今年9月,现任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杨振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再按照原来制度做了。现在,我们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来进行官员财产申报。只有申报,没有公示。”
曾被外界称为官员财产公开“最彻底”的湖南浏阳模式,似也再无动作。多家媒体报道称,如今浏阳已将财产申报移交组织部,而纪检和监察部门只负责查处申报不实。
上周五,本报记者拨打湖南浏阳市纪委电话,询问2009年起浏阳官员财产公示试点延续推行情况,工作人员称领导均已外出学习,而他是“新来的,不了解情况”。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玩味。即使目前仍在推进的试点者,大多数地方都刻意转向低调。很多地方纪委面对媒体采访三缄其口,也有纪委表示“少说多做”,或以“以后成熟些再联系媒体”作回应。
广东已宣布珠海市横琴新区和韶关市始兴县试点财产公开,但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即将试点的两个区县纪委,暂时还不会接受媒体采访。
属于先行者的浙江慈溪,在2009年试点时相关报道铺天盖地,然而2010年之后,改革几乎在“静悄悄”中进行。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从2009年12月起试点官员财产公示,包括区委书记、区长在内的479名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的家庭财产全部在网上公开,但直至如今,掇刀的这场试验鲜有报道,不为更多的外界所知。
今年8月开始试点官员财产公示的江苏徐州贾汪区,在经历一轮媒体的轰炸式报道后,变得更加谨慎和低调。上周,记者到贾汪区纪委试图采访“勤廉评价系统”的主推者贾汪区纪委常委刘尊华,但他先以开会为由拒绝采访,后称“在外地学习”,始终未接受记者采访。
贾汪区纪委书记吴强则表示,勤廉评价体系在探索完善中,“暂时不想做这方面的宣传”,希望以后探索成熟些再联系。贾汪区外宣办的工作人员称,贾汪区在试点之后一直在努力推进,但舆论的关注超出了想象,虽然媒体的报道多是肯定,即使有批评也是在肯定的基础上批评,但纪委“还是希望多做少说,先做好分内的工作”。
慈溪坚持4年893人晒财产
浙江慈溪市,尽管同样低调试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但相对稳定延续并有所更新。
2009年2月,慈溪市规划局科级干部余晓(化名)第一次公示了家庭的全部财产。和余晓一样,当年700多名副科级以上市管干部填写了廉情公示表,并在单位政务公开栏张贴公示。
上周,慈溪市纪委常委杨智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慈溪官员廉情公示表每年1月填报并公示一次,其中有一块内容涉及财产申报公示。至今年初,已有893名干部进行财产申报并公开,2013年初将要公开的干部人数,正在统计。
杨智峰介绍,2010年,慈溪将“晒家底”的对象从一开始的市委管理的现职副局(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国企负责人,扩展到全体市管干部和国企负责人。同年,将干部因公因私出国情况也纳入公示范围,2011年把投资理财情况纳入公示内容,他说,“逐步满足群众对干部的财产知情权”。
在监督和惩戒方面,2009年首次申报财产公示后,慈溪市纪委次年对公示情况进行检查,对填报不完整的,市纪委下发了81份廉情通知单,要求补填完整;对填报情况有异常的,比如夫妻均为公职干部填写不一致的,或财产超出一定范围的,市纪委要求20人提交了书面说明,解释情况。
杨智峰说,2010年起,纪委对新提升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填报的财产情况,都进行一一核查。当年新提拔的40名干部,还在本单位进行了填报情况的真实性民主测评,如显示不真实,纪委会更严格核查。当年有拟提拔干部写得不详细的,经核查后纪委书记找13人做了纪委廉政谈话,谈话情况均纳入干部档案。
余晓告诉记者,这几年慈溪的财产公示制度确实在完善,很多干部新买了房子和车子,都会如实填上,“纪委的民主测评和廉政谈话,让干部心理有压力,一般不敢隐瞒”。
2011年,慈溪市纪委核查了88名新提拔干部填报的财产情况,还与房屋登记管理部门、车管部门联动,可查干部名下的房屋和车辆情况。杨智峰表示,未来还将与工商管理部门、银行、出入境管理部门联动,便于核查官员财产情况。
干部填报后公示,纪委核查部分干部财产,纪委领导廉政谈话提醒,慈溪市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在一步步地探索完善。杨智峰说,对于拟任干部,如发现财产申报有问题,改正态度不端正,可以延长试用期,“这几年试点情况看,财产公开的真实性还是可以的,不排除个别干部有瞒报情况,但干部自身要背负较大压力,所以公示监督也是一种潜在教育,可以降低腐败风险”。
对于试点的成效,杨智峰认为干部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已有所改变,“群众知道官员住在哪儿,有多少财产,不再像以前那么神秘”。
有民调机构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试,慈溪市民的反腐倡廉信心指数在提升,这正是慈溪试点官员财产公开的成效佐证。
不过,尽管公示内容和对象都有拓展,但公开公示的方法仍然受到质疑。一名长期关注慈溪官员财产公开的媒体人表示,机关的政务公开栏开放范围有限,所以群众监督的力度依然有限。
杨智峰表示,扩大监督面将是未来探索的方向,但何时做到网上公示,还需要时间,“具体多长时间,目前还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