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迹名片
飞龙寺原名福寿寺、洞顶寺,位于罗东镇埔心村相公山南麓,始建于北宋。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祖、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八仙及十八罗汉。
景点推荐
天雄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钟楼、桂花树
驱车前往罗东飞龙寺,只见它三面环山,竹林清幽,左依大旗山拱峙,右靠仙台山回护,在夏日暖阳里,古刹名寺更显庄严。进入寺内,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格局,呈阶梯式并排,若想进寺烧香拜佛,需经过放生池,再爬一小段阶梯,然后走过管委会房门后才能见到飞龙寺的真容。
据飞龙寺管委会负责人黄文福介绍,飞龙寺原名福寿寺、洞顶寺,始建于北宋。后飞龙寺历经沧桑,时兴时废,几遭兵匪困扰掠夺,屡不安宁,终因年久失修而慢慢衰败了。直到1993年,广洽大师从新加坡返乡探亲,朝拜飞龙寺故地,目睹寺院破落衰败,决心重建寺宇。不料,广洽大师返新后于第二年便圆寂了,致使夙愿未偿。到了1994年清明节,罗东村爱国华侨黄先生返乡踏春,路过飞龙寺,见其破烂不堪,返回新加坡后便汇款重修殿堂。
“当时重建的飞龙寺已经有一定的规模格局。”黄文福告诉记者,飞龙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两边有护厝,大雄宝殿硬山式,金色琉璃瓦。主殿供奉释迦牟尼佛祖、观音菩萨,左殿有地藏菩萨,右殿祀八仙,两侧奉十八罗汉。“其实,真正开始完善建寺的要从2006年算起。”黄文福表示,当时在厦门经商的埔心村黄西岳先生捐款1500万元开始修建。所以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的飞龙寺。此外,还有天雄殿、鼓暮、大雄宝殿、地藏王、放生池等。
在黄文福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整个飞龙寺。它的主体建筑为木石结构,基座及柱子是大理石,门窗及屋顶则是由木头建成的。它仿照古代寺庙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特别是天雄殿前石柱上盘旋的巨龙,真是栩栩如生,令人心生敬畏。而最吸引记者眼球的则是位于观音殿旁房,一棵长在室内的桂花树,十分神奇。据黄文福介绍,这棵桂花树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经长到了7米多高,重新修建时为了保护它,所以特地把屋顶建成如今这样,敞开着,让它能自由地往上生长。“桂花树和飞龙寺和谐统一,俨然一幅画中画,也更突出了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概念。”黄文福说。
飞龙寺的后头还有一个人造湖泊,水自天成,清澈透底。轮山叠翠,寒竹风松,参天倒影,鸟飞水底,鱼游云天。借幽石月色,湖光更加璀璨夺目,相映争辉。再看湖边荷花,清洁高雅,柳絮婆娑,迎风招展。置身这山水画之中,着实令人陶醉,流连忘返。(记者 肖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