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梅山镇是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拥有近10万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及1.6万多归侨侨眷,华侨华人众多,涌现出了一代完人李光前、共和国“一等功臣”李引桐等知名侨领和众多杰出侨界人士,侨务资源丰富。
长期以来,广大梅山乡亲秉承“爱国、爱乡、爱业、爱俭”的南安华侨精神,为家乡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群策群力,侨捐公益事业连续16年超千万元。
站在新的起点上,梅山镇充分发挥“侨”优势,不断汇聚侨资侨智、全力激活侨界新动能,全力做好“侨文章”。
讲好梅山华侨故事
弘扬华侨精神
在泉州首个县级侨批馆——南安(梅山)侨批展示馆,一封封侨批字里行间透着游子们的切切真情。历史上,一批批梅山华侨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却始终心系家乡。
李光前是享誉世界的华侨领袖,杰出的华人实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1943年,抗战烽火正酣。李光前怀着“平时需要教育,战时更需要教育”的理念,在家乡创办了国光中学,后又扩大办学规模。新中国成立后,以国光中学新校舍为中心的光前学村启动建设,教学楼、医院、基金大厦等公益项目建筑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
旅泰马来西亚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李引桐是泰国橡胶王国的“国王”、中马建交的“和平使者”,为支援抗美援朝无偿捐赠大量橡胶,并引种橡胶回国,被誉为中国“橡胶之父”,曾获得国家一等功金质奖章、共和国功臣等荣誉,毕生捐资总额达1.15亿余元,蜚声海内外。
此外,还有李成枫、陈庆辉、林国端、陈天恩等众多梅山著名华侨为家乡发展倾情投入。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近日,为征集汇编《梅山华侨故事》,梅山镇党委、政府面向广大乡亲、海内外涉侨社团,公开征集梅山华侨华人资料。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各村(社区)纷纷提供线索,编写团队冒酷暑走村入户,通过电话、网络联系海外乡亲。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上个月,位于梅山镇竞丰村的李光前故居纪念馆迎来了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师生。师生们在这里详细了解光前先生的生平,并深入村落利用专业所学帮助村民维修家电,践行光前精神。
多年来,梅山镇整合光前学村,以南安(梅山)侨批展示馆、李光前故居纪念馆、李引桐事迹陈列馆等涉侨展馆为载体,全面展示有故事、有乡愁、有文化的“侨乡梅山”,每年接待海内外参观者超8000人次。2019年,光前学村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发挥梅山华侨优势
激活侨资侨力
“在光前先生等先贤的影响下,一代代热心侨亲、在外贤达为家乡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梅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新加坡李氏基金、南安市芙蓉基金会持续对光前学村进行奖教助学超5600万元,5年来累计投入用于教学及卫生设施器械等超3000万元。此外,获授香港“太平绅士”称号的旅港乡亲黄敏利也为国光中学捐资2000万元,并捐资300万元助力乡村建设。
承载着侨亲、贤达们的殷殷期待,梅山镇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发力办好光前学村、蓝园学村。近年来,国光中学、南安市工业学校、国专中心小学、国专第一幼儿园4所侨捐学校先后获“福建省示范性学校”称号,国光中学入选省第二批示范性建设普通高中名单。
不久前,国专中心小学、国专二校、国专三校和国专四校同步启动图书漂流活动,收到流转图书的孩子脸上满是新鲜感,笑容洋溢。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福光基金会向学校捐赠的大量优质图书。
福光基金会由祖籍梅山的海外华人企业家李明治于1989年捐资创办。30多年来,该基金会为福建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5000多名。去年7月,福光乡村儿童阅读项目在梅山启动,并向光前学村捐赠图书8000册。项目还通过开展中期交流会、专项培训进一步提供师资支撑,推动乡村儿童阅读。今年春节前夕,李明治荣归故里,受到了家乡各界的热情欢迎,留下一个个暖心的瞬间。
医疗同为民生之本,今年4月,福光基金会还携手旗下同仁医疗产业集团前往梅山考察光前医院,围绕对医院开展协作帮扶进行广泛探讨。
像这样海外华侨华人反哺家乡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弘扬传承南安华侨精神,梅山镇每年都会开展李光前、李引桐诞辰纪念活动。近两年来,全镇接待侨团、侨领、侨商、重点人士回乡祭祖省亲交流共计10余批次;主动衔接新加坡李氏基金、南安市芙蓉基金会、蓝园基金会,积极引导侨商侨领、海外社团等力量,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着眼梅山华侨需求
构建服务体系
日前,马来西亚侨胞叶先生带着奶奶的遗愿回到梅山寻亲,手头仅有的线索是奶奶两个侄子的老照片,以及“刘”这个姓氏信息。于是,梅山派出所民警翻出尘封的档案,拿着照片反复向村里的老人们打听线索,3天便帮助叶先生寻亲成功。
记者了解到,梅山镇还活跃着一位热心帮人寻亲的八旬老人——李良辉。2017年起,他开始帮助梅山及周边乡镇的侨亲公益寻亲。平日里,他持续关注身边的侨亲寻根信息,骑摩托车奔走于乡村寻找线索,也会为核实一条信息骑行三四十公里。
多年来,梅山镇依托警侨服务驿站、“侨胞之家”等平台,打造寻根服务窗口,同时吸纳侨务工作者、归侨侨眷、侨商、热心人士等组建公益寻亲寻根队伍,已累计帮助20余名海外同胞、港澳台同胞圆了寻亲梦。
在梅山镇侨联的警侨服务驿站,村民们可通过电视大屏幕和海外的亲人们在线上团聚。在那里,时常出现两头坐满亲友,如同身处同一客厅的热闹场面。
目前,梅山镇拥有村级侨联16个,村级侨联小组6个,校级侨联1个,积极打造镇村两级“侨胞之家”。经过努力,镇侨联获评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被福建省侨联命名为首批“侨胞之家”;新蓝村侨联获评省级“五有侨胞之家”。
同时,梅山镇通过强化镇村两级协同联动,建立并完善侨情数据库,对归侨侨眷、海外社团、重点人士、留学人员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打通为侨服务“最后一百米”。近年来,该镇累计走访慰问困难侨胞侨眷40余人次,妥善协调解决涉侨企业发展、日常纠纷等问题诉求10余件次。
游子心系家乡,家乡牵挂游子,二者双向奔赴。在大侨务工作格局中,梅山镇正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不断构建完善全域为侨服务体系,在家乡与侨亲之间着力架起连心桥、建好朋友圈、画大同心圆。
记者 朱晓西 通讯员 谢煌辉 刘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