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创优向“新”求“质”动能澎湃
烈日炎炎,战鼓擂动。1日上午,南安举行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64个项目参加,总投资273.2亿元,呈现出“项目集聚花满枝,落地生根结硕果”的可喜局面。
在这些项目中,开工项目41个,总投资193.5亿元。中蔬联闽东南(南安)智慧农商产业园将打造集批零交易、电商、供应链、仓储冷链、检验检测、金融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智慧产业园,项目建成运营后,年交易额可达30亿元—50亿元;永泉山奢颜新材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650亩,通过引入先进工艺与智能技术、强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全面展示未来石材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助推南安石材产业新质腾飞……
一个个“含新量”大、“含金量”足的项目落地南安,将成为南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招商引资是实施“项目创优年”的“强引擎”。今年初以来,南安开展“3专场+10片区”新春招商,赴北京、长三角、成渝和粤港澳大湾区等省域外开展乡贤招商,累计签约项目106个、计划总投资超570亿元,目前正对接科比特无人机等高端项目。
项目是南安发展的压舱石,更是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南安以项目促落实、以项目论英雄,开展重点工作“集中攻坚月”,建立分行业前期工作流程图,上线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蓝黄红”三级效能预警机制,联动模拟审批、豁免清单、分期办理工程规划、分段办理施工许可、分段竣工验收等措施,项目开工平均缩短2个月以上,“拔钉清障”项目11个,1月—5月,47个省级、111个泉州市级、420个本级在建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9.7%、48.8%、46.6%,均超时序进度。
此外,南安把服务本地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作为最好的招商引资,在瞄准产业链图谱的同时,加速培育新质产业。
在提级焕新传统产业上,南安成立五大产业发展协调推动小组,重点调度产业转型、企业需求、政策配套;实施千亿产业集群、百亿龙头企业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倍增“三个计划”,承办全国质量强企强链强县现场会并作经验交流,用好“四好四更优”22条和“7+5”政策体系,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7家、技改投资增长35.1%。
在加速培育新质产业上,南安绘制“2+1”新赛道体系产业图谱,成立低空经济、绿电能源2个专班,接续召开“新质南翼·新极未来”发展大会、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南安分会场暨南安低空经济及无人机产业发展大会,签约芯闻科技嗅觉芯片生态产业链、算力数据中心等高新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242.9亿元,总投资58亿元的九牧智能家用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当前,南安正握紧招商引资“生命线”,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抓实产业链发展“硬支撑”,以奋进之姿书写项目创优精彩答卷。
营商环境创优“近悦远来”梧桐正茂
在不久前泉州举办的2024年500强企业专场招商大会上,泉州市县两级政府、国有企业与500强企业现场签约81个优质项目,总投资超2200亿元。其中,中国五矿、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圣戈班集团、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意向落地南安。
其中,中国五矿继五矿智慧工坊·中国(南安)高端阀门智造产业园项目成功落地后,又相继落地中国(南安)绿色智慧家产业园项目、中国鲜谷中国(南安)水产预制菜产业园项目两个项目。
这样“招商引资”大好景象是如何铸成的?又是什么在吸引着这些大项目、大企业落地南安?这些问题的答案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五矿产城福建公司总经理孙岐杰在招商大会期间曾表示,泉州、南安有丰富的产业集群,又有完善的加工产业链,且出台多项优惠和支持政策,营商环境优良,为中国五矿携手南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招商引资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关乎市场发展,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将为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并茁壮成长。今年初以来,南安紧紧围绕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关键环节,坚持改革思维、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打造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政务环境方面,南安通过建立“五办”协同机制、项目前期咨询服务公司以及多项创新举措,大幅提升了审批效率。项目开工时间平均缩短2个月以上,为企业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成本。
同时,南安通过“政务+园区”“政务+邻里中心”等模式,实现了政务服务下沉,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就近办理事项。
作为南安首个一站式园区便民服务站,位于南安市数字化卫浴产业园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创新打造了集宣传、展示、洽商、服务于一体的市级产业招商综合性服务平台,还设立便民服务驿站,推动公司设立登记、单位新参保登记、工伤保险等45个服务事项就近办理,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
在市场环境方面,南安加强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管理,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提高了透明度;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主流展会,帮助企业拓宽国际市场。
在法治环境方面,南安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同时,提升了审判执行效能,通过优化立审执衔接程序、开通买卖合同绿色通道等措施,缩短了案件审理周期,提高了执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