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刚挖的马蹄笋。
昨日,天一亮,南安市马太马蹄笋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10多名成员就带着工具,来到乐峰镇墓庵山上挖马蹄笋。
“今年马蹄笋迎来大丰收,每天可以收割上千斤。”看着满山的马蹄笋,合作社负责人黄培峰笑得合不拢嘴。
马蹄笋大丰收产量是去年的 4倍
“看好了,挖笋要将笋头扒光了,看准了挖,一株至少有七八个笋。”昨日,在墓庵山上,合作社工作人员黄和开告诉记者,每年5月-11月是马蹄笋成熟的季节,也是合作社最忙碌的时候,一株可以挖到30多斤,最多的有50多斤。
6月5日,一株马蹄笋竟然长出16个竹笋,让合作社成员大赞“好兆头”。“去年,基地的马蹄笋总产量才5万斤左右,今年至少可以达到20万斤,足足是去年的4倍!现在工人都忙不过来了。”黄培峰乐呵呵地说。
马蹄笋丰收,受益的不仅仅是黄培峰和合作社成员,来打工的农民也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黄培峰介绍,合作社请了12名农民长期帮忙,固定工资加提成,一个月工资四五千元,按照10个月算,他们一年就有4万到5万元的收入。“去年平均每天产量100多斤,1名农民就可以完成了。今年每天产量上千斤,12个人都快忙不过来。”
“今年马蹄笋按照20万个产量来算,产值大概是45万元。今年笋苗的产量也不少,预计年产笋苗5万多株,产值超过75万元。”黄培峰说。
黄培峰的马蹄笋吸引了不少周边乡镇的农民前来取经。“洪梅、丰州,还有泉州河市、马甲的农民过来买了一些笋苗,现在长势也非常好。”
“马甲有2块马蹄笋种植基地,共需笋苗2.5万多株。洪梅镇一名农民盘活400多亩土地,打算先种植200多亩马蹄笋,共需要1万多株笋苗。丰州一名农民也需要笋苗5000多株。”黄培峰说,目前,基地已经预留笋苗2万多株,计划明年将全部需要的5万多株笋苗准备好。
计划成立10个分社携手百农共奔小康
“携手百农、共奔小康”,这是黄培峰心中的一个梦想。“成立马蹄笋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
小小的马蹄笋,如何帮助农民奔小康呢?“不用担心,我都打算好了!”黄培峰说,1名农民最多可以管理20亩山地,每亩山地种植45株马蹄笋,共种植900株。
“每株预计产值200元,每年总产值可达18万元,之后马蹄笋的产量每年会递增20%。”黄培峰说,20亩山地流转费用每年需2000元,挖掘机垦荒预计1万元,900多株笋苗预计1.5万元,除草、培土、挖笋、运输等人工费用每年大概5万元,总成本大概8万元。扣除成本后,农民一年可以收入10万元。
黄培峰表示,相比其他农作物,笋竹回报快,大概种下两三年就有收成了,也不用费心照料。收获的马蹄笋,除了作为蔬菜,还可以进行保鲜加工、笋干加工、制作清水笋等二次加工,创造不错的经济价值。(记者 黄俊涛 通讯员 李志榕 文/图)
他打算在泉州、南安成立10个分社,其中,蓝天分社已经在马甲成立,“以后还会有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等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