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一红医孙振芳:回眸烽火往事 凝练医德丰碑

来源:闽南网 2025-08-08 17:43 http://www.mnw.cn/

  闽南网8月8日讯(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 洪泓塬 通讯员 李珊虹 吕培聪 文/图)“铭记光荣历史,传承红医精神”,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铭记历史,回首几十年来,在红医精神的传承推动下,中国医疗事业在多个维度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突破。

  从华东兵站医疗队的看护员,到泉州市第一医院的离休干部,从医41载的孙振芳,几乎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献给医疗事业。

  几十年光阴如梭,岁月在这位老人的脸上烙下了纹理,却在她的心里凝练出高尚的医德丰碑,她希望“年轻一代医生,铭记当时的艰苦条件,好好珍惜当下……”

  【政治坚定,不畏艰险】16岁入党,她救治被炸开胸膛的战士,毫不畏惧

  孙振芳,祖籍山东临沂,1931年出生的她,今年已94岁高龄,1988年从泉州市第一医院理疗科离休。

  1947年,豆蔻年华的她加入华东兵站医疗队当看护员,1948年光荣地成为中共地下党员,随部队一路南下救治伤员,1955年转业到福建省晋江专区第一医院(现泉州市第一医院)。

11

94岁高龄的孙振芳,讲述烽火岁月的医疗故事

22

年轻时的孙振芳(医院供图)

  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翻开几十年前的记忆,已逐渐模糊。但孙振芳仍记得当时为了跑警报躲避飞机轰炸,晚上五六点钟吃完饭就开始行军,抄小路,“小路两边都是高粱地,一个晚上换了三四个地方。那时候,就是一心想跟党走。”

  孙振芳先后在十纵卫生部第三所当卫生员,在第二十八军卫生部卫校学习,从学员到见习医生,在跟随部队南下的时候,沿途救治前线伤员。

  “从济南到南京、苏州、上海、浙江、福建,一路有车坐车,没车走路。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的老百姓家借住,帮他们打谷子、干农活、打水,临走前还把老百姓家的院子打扫干净。”毛主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她一生牢记。

  几千公里,从山东一路南下,孙振芳记得瘦小的自己,“背着一个大包扛着一把长枪,还驮着用布袋装起来的大米。走的路太多了,鞋子都磨破了,脚底起了泡,还是坚持走……”。

33

年轻时的孙振芳(医院供图)

44

年轻时的孙振芳骑马拍照(医院提供)

66

老照片(医院供图)

  当她谈起救治被炮弹炸开胸膛的战士时,眼角泛起了泪光,“血肉模糊啊,心脏都在那扑通扑通地跳,我们用纱布捂住他的伤口,进行了简单的包扎,然后转移到后方医院……”作为前线卫生员,当时还不到20岁的少女,却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问及她看到这样的场景怕不怕,她坚定地说,“不怕,一点都不怕,我们只想着要赶紧救他们的命……”孙振芳讲述那个战火纷飞用血肉保家卫国的年代,枯瘦的双手不停地颤抖。

  那时候缺医少药,没设备没器材,连病床都没有,就在老百姓的家门口搭建临时的急救台。“伤员很多,我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没有合眼睡觉,早上救治伤员,晚上烧水给他们送水。”

  条件再艰苦,但总有一种信念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总有一种坚定的意志让他们勇敢地与敌人和疾病做斗争。

  【无私奉献,医者仁心】艰苦条件下,她坚持为病人拍片,自己却得了放射病

  孙振芳在部队与丈夫结了婚,1954年,大儿子在部队出生,1955年她转业来到泉州市第一医院。

77

1963年,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旧门诊楼前合影,孙振芳(前排右一)(医院供图)

  “有一个内科,一个小儿科,还有一个主管医生,是看肺病的,放射科不叫科,是检验室,检验室很小,化验室也很小……”回忆刚到泉州市第一医院的情景,孙振芳如数家珍,当时叫什么科室,科室里的人叫什么名字,她都能一一道出,“那时候的护士叫干事……”。

  她说完一段话,要停顿很久,仿佛要潜入大海深处打捞零星的记忆碎片,然后再回到现实中。

  到了泉州,孙振芳在X光室从事放射工作,“防护很差,只有一件破破的铅衣,科室里没有桌子,就用推磨盘当桌子写字。下雨天,科室的屋顶会漏雨,有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照样要给病人拍片。”

  即便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她常常坚持为病人拍片,久而久之,自己却得了放射病。她的女儿说,“放射病有时候会出现精神恍惚,失眠等症状。不仅如此,因为她当时经常接触肺结核病人,所以也被传染了肺结核,深更半夜经常听到她在咳嗽。”

  后来,医院考虑到孙振芳的病情,将她转到医院理疗科工作。1988年,她从理疗科光荣离休,将41载从医路画上圆满句号。

  如今,在老人家中的橱柜里,摆满了荣誉勋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福建解放60周年”,这些金灿灿的勋章,是孙主任毕生的荣耀。

77 (1)

孙振芳家中的荣誉勋章

88

荣誉勋章

99

荣誉勋章

  这些沉甸甸的勋章诞生于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是在时光长河里扎根生长的“红医精神”,其精神内核凝聚为“政治坚定,对党忠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

  红医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推动中国医疗事业实现了体系覆盖全民化、技术发展自主化、服务理念人文化等历史性跨越。它不仅是烽火岁月的记忆,更是新时代中国医者攻坚克难、守护人民健康的精神灯塔。泉州市第一医院也将这份精神延续着,成为泉州医疗事业持续突破的深层动力。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仙龙祥·共发展”2025区域协调发展交流会
  • “家乡开放包容的精神激发了我的设计创意”
  • 《晋江市志(2008—2025)》编修工作动员部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晋江公安“背包”精神26周年(视频)
    晋江公安“背包”精神26周年(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三部门: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监督职能 规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一批人事任免事 蔡战胜前往南安调研 福建省第十四批援宁挂职干部欢送座谈会在 古代“代写书信”的人被称为什么?蚂蚁新 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 “四字方针”全 鲤城区园区标准化建设产业生态创新融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