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一辆辆装满从餐饮废油中重生而来的生物柴油的槽车,从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驶向海外市场。与此同时,在一公里外的福建省德泽新能源有限公司车间内,高纯碳基材料与新能源电池材料正源源不断地被提炼出来。
这两家企业都位于龙岩市新罗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近年来,该园区以卓越新能源、德泽新能源等“链主”企业为核心,绘制产业链图谱并开展精准招商,形成“链主牵引、全链协同”的发展格局,助力新罗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提质升级。目前,新罗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已汇聚规上企业37家,今年1—5月,产业产值达24.1亿元。
点“废”成金
在卓越新能源的生产车间,那些曾让城市为之困扰的地沟油、潲水油等废弃动植物油脂,正在进行一场神奇的蜕变。
原料纯化处理、甲酯化反应、高真空多级分馏……通过自主研发的甲酯化核心工艺,昔日的废弃物被转化为清澈透亮的酯基生物柴油,产品品质优于国际标准。不仅如此,公司持续加大投入研发,剑指更高端的生物航煤与生物基化学品领域,目前多项技术成果处于待转化阶段。
深谙“聚链强链”之道,卓越新能源积极向下游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公司利用酯基生物柴油生产天然脂肪醇,广泛应用于洗发水、沐浴露等日化领域,还利用酯基生物柴油生产生物酯增塑剂,产品无毒、环保、可降解。而酯基生物柴油副产品甘油,被应用于环保型醇酸树脂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一条“回收—转化—高值应用”的完整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已然成型,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生与价值的阶梯跃升。
“我们聚焦将废弃油脂‘吃干榨净’,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不仅解决了环保难题,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条绿色产业链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卓越新能源董事长叶活动说。据了解,卓越新能源目前是我国生物柴油行业产能规模最大、出口量最多、创新能力强劲的龙头企业,是中国生物柴油首家A股上市公司。
驭“墨”而行
在园区另一端的福建省德泽新能源有限公司,则做着关于“墨”的事业。
德泽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6月,是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专注于石墨及碳素制品、高纯碳纳米管、高性能负极材料、电子专用材料及其他新能源材料的研发、生产。
记者在德泽新能源的研发中心看到,研发人员日夜奋战,全力探索碳基材料在电池领域的前沿应用。如何提升石墨、碳纳米管的纯度?如何精确调控高性能负极材料,使其成为离子快速通行的“高速公路”?每一次实验,都在为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循环寿命延长、安全边界拓宽,注入新的动能。
走进德泽新能源生产车间,一场关于“墨”的变身正在上演:整齐排列的提纯设备里,黑色粉末如流水般倾泻,经过酸洗反应提高纯度。“碳纳米管被誉为纳米材料之王,作为锂电导电剂,它能显著提升电极活性物质占比,推动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跃升。”德泽新能源副总经理吴玉琪指着刚烘干出料包装的碳纳米管说。
从实验室的探索,到生产线的实践,再到市场应用的广阔天地,碳基材料这古老的“墨”,在新能源时代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与价值。
好产品还要有好原料。2022年,基于产业链协同发展,新罗区政府积极推动福建础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园区10公里外的龙岩市新罗区龙雁工业园区。
福建础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新能源电池碳纳米管生产的新材料企业。该企业与德泽新能源紧密合作,为德泽新能源提供高质量的碳纳米管原材料,共同探索碳基新材料的无限可能。
“德泽新能源主要钻研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深加工,园区马上要动工建设的福建省德翔新材料有限公司,则主打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基新能源材料的生产。这两个高附加值的项目,将填补新罗区锂电核心材料产业链的空白。”新罗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负责人谢振浩说,目前,园区已引进包括卓越新能源和德泽新能源在内的6个项目,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形成120亿元产值规模。
如今,在闽西这片红土地上,两条绿色产业链——卓越新能源领衔的生物质能源链与德泽科技主导的新能源电池材料链,以生态闭环与双链升级为翼,驱动龙岩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升级。(记者 罗小春 徐士媛 通讯员 温连光 汤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