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龙岩 > 龙岩新闻 > 正文

乡村何以“文明有象” ——走进龙岩乡村文化会客厅

来源:福建日报 2025-07-09 09:40 http://www.mnw.cn/

  位于冠豸山后山的连城县塘前乡迪坑村是“中国传统村落”,碧水潺潺穿村而过,绿树环绕的堤岸上是重现纪晓岚题写“文明有象”匾额场景的文化长廊。

  何为“文明有象”?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时任福建省提督学政的纪晓岚游历讲学至迪坑村,闻琅琅书声,见习武成风。信步村中,纸坊林立,邻里和睦,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欣然提笔写下“文明有象”。

  “文明有象”源于迪坑村,其精神内核正随着“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传遍龙岩各个村落。

  2024年5月,龙岩市开始实施“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采取“1+N”建设模式。“1”即利用村中闲置资源建立乡村文化会客厅主体空间,“N”即立足各村资源禀赋,配套整合其他文化设施、场所,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目前龙岩已经建成50多个精品乡村文化会客厅。在每一个乡村文化会客厅,都可见“文明有象”的标牌。

  回望过去,“文明有象”是纪晓岚心中“世外桃源”应有的模样;审视当下,“文明有象”也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和美新景象。

  乡愁 有安放之处

  文明有象的乡村是精神富有的乡村。

  走进新罗区东肖镇邓厝村,邓子恢故居隆德堂修缮一新,白墙黑瓦格外分明,堂前是连片的青青稻田,田埂上中国工农红军旗帜在风中猎猎招展。这里是闽西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如今成为展示红色文化、践行绿色生态、体验农耕文明的乡村文化会客厅。

  故居里建有红色小剧场、红色小课堂,邓厝村人可以在这里重温村庄的历史荣光,也可以足不出村就能享受精彩的非遗演出。

  乡村文化会客厅不仅是乡土文化的展示载体,更是优质文化资源直抵基层的通道。当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仍现实存在,且在文化领域表现明显。城市中大多文化生活富足,反观农村,原有的文化阵地逐渐老化、文艺人才匮乏、文化产品不足。如何为基层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优质文化服务?“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成为龙岩市乡村文化会客厅的一个总目标。

  可喜的是,通过开展阵地建设、气质提升、活动惠民、业态培育、人才培育等行动,龙岩各地乡村文化会客厅完成了从“建起来”到“用起来”的质变。依托这一阵地,闽西红色文艺轻骑兵、社会文艺团体等各方力量将文艺演出、创新理论、科普宣传送下乡,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文化活动频繁下乡唤醒了乡村沉睡的文化基因,乡村自主举办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升。

  今年春节,一场没有专业球员和高价门票,只有热情观众和乡土气息的“村BA篮球联赛暨‘农家欢·村村乐’村晚”将武平县桃溪镇桃溪村的料峭春寒烘得火热。

  “以前过年大家打牌唠嗑,现在过年大家看演出、打篮球,精神层次更高了!”今年,桃溪村入选2025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桃溪镇党委书记李跃萍的自豪溢于言表,桃溪村将特色赛事办进乡村文化会客厅,“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村里老老少少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大家振旗呐喊,举全村之力办赛。”李跃萍惊喜于村民对办好“家门口”文化活动的热忱,通过桃溪“村BA”,他看到了乡亲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

  乡村文化会客厅整合乡村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文化气质,乡土记忆跃升为文化符号,村民重拾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乡愁,便有了安放之处。

  乡风 有涵养之地

  文明有象的乡村是乡风文明的乡村。

  培育文明乡风,重在以文化人。建设和美乡村,通过文化兴福。乡村文化会客厅使文明乡风拂遍千村万户。

  自从建起乡村文化会客厅,武平县万安镇上镇村群众文化中心广场便日日有人来。万安镇魏侃夫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美钦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我们的优秀文化终于有了落脚地。”朱美钦热情地介绍起上镇村文化会客厅的招牌——魏侃夫文化。

  魏侃夫原是武平县县尹,在任期间,他廉政爱民,甚至为保乡民,甘愿牺牲自己。魏侃夫的故事600年来已经融入当地人的血脉。

  “以前受限于场地,演出都得‘看天吃饭’,现在我们每个月至少能组织一场演出。”朱美钦表示,演出主要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内容从宣扬魏侃夫事迹到宣传文明乡风,包罗万象,这些演出在潜移默化中将村民矛盾消解于无形。

  以文化人,彰显文化的柔性特征,当柔性的乡土文化遇上刚性的司法律条时,又会孕育出怎样的文明果实?

  “我们将‘村居法官说案例’等普法宣传融入文化会客厅的活动之中,法庭诉前调解率明显提高,移风易俗成效显著,尤其是整治高额彩礼相关做法还获得了最高法的认可。”这是上杭县才溪法庭负责人袁英给出的回答。

  比起在法庭开展“硬邦邦”的法律宣讲,村民更愿意在会客厅里听上一段娓娓道来的法律故事。“那里人气高,提高了普法工作的群众辐射面和接受度。”袁英表示。

  现下,她正以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为契机,与辖区内各村开展合作,将乡村优秀文化和法律条文相融合,制定更加符合新时代的村规民约。

  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乡村文化会客厅设立“功德银行”,年终张榜褒扬;新罗区红坊镇东埔村乡村文化会客厅建立“生活积分超市”,以文明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武平县武东镇六甲村乡村文化会客厅设立“文明小铺”,村民的文明行为可获得奖励……随着乡村文化会客厅在龙岩铺开,学理知福,行善积福,文明的种子也播撒于闽西沃土。

  人才 有栖息之所

  文明有象的乡村是群贤毕至的乡村。

  乡村文化会客厅,顾名思义,以乡村文化、乡土情结为纽带吸引各路人才会聚一堂。因此,乡村文化会客厅既是给村民提供文化服务的阵地,也是迎接八方来客的重要场所,各路“神仙”各展其能,为乡村注入新的生命力。

  位于连城县培田古村落的培田倦山美术馆便是一处筑巢引凤的乡村文化会客厅。

  登上美术馆的观景天台俯瞰村落,培田“民间故宫”的建筑风范美不胜收。诚如美术馆的主理人项惠斌所说:“800年的培田古村落值得拥有一座美术馆。”

  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项惠斌从事品牌运营工作多年。2020年,项惠斌怀抱着“让更多人走进培田、了解培田、爱上培田”的决心回到家乡,集结几位师兄弟租下村里的旧粮站,打造了一座美术馆。

  “我们想通过美术馆联结在地匠人、归乡游子、自由艺术家……让多元文化在这里融合再造。”在美术馆开馆的第一时间项惠斌就启动了“艺术家驻留计划”。

  众创空间、社交空间、私享空间……“美术馆作为专业的艺术机构,给了文化创作者充足的驻留空间。”项惠斌表示,美术馆就像是培田村的“经纪人”,是培田文化的展示和转化窗口,目前已吸引20位艺术家长期驻扎古村,还有更多艺术家旅居培田。

  上杭县才溪镇溪北村乡村振兴特派员张剑亮也在乡村文化会客厅中找到了归属感。他从一个单一项目的合作者、一个外乡人,变成了整个村的乡村振兴特派员。“现在每次到会客厅,我就像回到了家。”张剑亮笑道。

  2021年,张剑亮看中了溪北村的自然、人文和政策条件,选择在此发展设施农业。彼时于长汀人张剑亮而言,溪北村虽是种下梦想的创业地,但自己不过是这里的“客人”。

  直到乡村文化会客厅的出现,村民齐聚一堂,交流对话、分享信息,在互动中,张剑亮与村民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村民常常问我,张博士,为什么你种的番茄有这么多颜色?设施蓝莓要怎么种?”张剑亮分享着和村民的交流趣事,有他在的乡村文化会客厅常常变成农事培训课堂。

  “乡村文化会客厅让客人成为主人,让合伙人成为一家人。”这是张剑亮最真实的感受。

  产业 有振兴之能

  文明有象的乡村是产业兴旺的乡村。

  以文兴业,乡村文化会客厅正推动乡土文化与乡村产业双向奔赴。

  进入武平县中山镇阳民村,像是走进一幅“一河两岸,十里翠竹”的山水画。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田园风光,当地以“竹”为媒,打造集休闲、旅游、研学、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文化会客厅——“水墨阳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乡村文化会客厅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乡土文化,一头连着产业发展。”“水墨阳民”运营者廖雪涵道出“水墨阳民”的核心所在。

  “水墨阳民”将阳民村的“竹文化”玩出了花:制作精美竹编产品包装,带动农产品销售;开发竹制花器、竹编雨伞、竹编饰品等研学课程;推出竹林骑行、龙河竹漂等游玩体验项目……

  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水墨阳民’采取村企共建,5%的经营所得归阳民村,从去年4月至今,仅竹漂项目就给村里分红28万元。”廖雪涵说。

  “村民在乡村文化会客厅学酿酒、学竹编、学种花,手艺可以就地转化为收益,研学讲师半天酬劳200元,大家很积极。”廖雪涵表示,她组建了一支“阳民姐妹群”,村内妇女皆可成为研学讲师,目前这支队伍已有42人。

  原本不起眼的家乡农产品和手工技能如今迸发出强大的致富能量,村民对家乡文化日益认可,自觉担纲起了“乡村文化宣传员”。

  阳民村内翠竹漫山野,桃溪村里绿茶香飘远。以文兴业的故事同样在桃溪村上演。

  “八闽炒绿看武平,武平绿茶看桃溪。”桃溪村深挖茶资源禀赋,打造以“桃澜茶院”为主体的乡村文化会客厅。

  在桃澜茶院内,武平绿茶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曾子健正忙着以茶会友。经他冲泡的桃溪绿茶,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

  “乡村文化会客厅将桃溪的茶文化转化为体验性项目。”曾子健从事茶文化推广20多年,在他的加持下,桃溪乡村文化会客厅和茶文化深度绑定。桃溪镇“最美乡村茶艺师”表演比赛、龙岩市2025年“红古田”杯绿茶茶王赛接连在此举办;桃溪绿茶产品、茶具周边更添工艺匠心;采茶、制茶、品茶课程也有了专业的授课教师。

  桃溪镇党委书记李跃萍表示,茶旅项目运营良好,尤其受亲子团的欢迎,不少广东的家庭也慕名而来,去年收益20多万元。

  游人引进来,品牌打出去。桃溪的茶农尝到了甜头。“原先茶青30元1公斤没人买,现在茶商等在山脚下收茶青,价格翻番都抢着要。”

  乡村文化会客厅创新了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实现了乡村物质富有和精神富足同频共振。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文化会客厅是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是对如何更好发挥乡土文明在推动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的文化审视。

  如今,龙岩市已经建成历史传承型、文旅融合型、生态实践型等“九大类型”乡村文化会客厅,“文明有象”在闽西大地蔚然成风。(记者 谢艳荔 徐士媛)

原标题:乡村何以“文明有象” ——走进龙岩乡村文化会客厅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非法收受财物2.71亿余元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
  • 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将
  • 两名中国公民在新西兰南岛车祸中受伤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推动幼儿园办托、单位办托 七部门联合推 林心如晒和霍建华双人画秀恩爱 隔空同框 向佐金发透视装亮相巴黎时装周 59岁郭富城被曝三胎是男宝 与方媛结婚8年 43岁韩国演员李诗英宣布:怀上和前夫的二 92岁歌手林冲去世 曾凭歌曲《钻石》一夜 鲤城区委主要领导调研基层治理工作 两名中国公民在新西兰南岛车祸中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