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龙岩 > 龙岩新闻 > 正文

永定:斗笠焕新生 编织好生活

来源:福建日报 2023-04-11 09:04 http://www.mnw.cn/

  天刚微微亮,龙岩市永定区古竹乡瑶下村村民李新明就来到后山,在朝阳的光辉中选择上好的竹子,砍伐后带回家,为一天的斗笠编织准备好材料。“我们要赶制着今年第三批的斗笠订单,我们的斗笠品质好,深受市场欢迎,感谢现在的好政策,老手艺也能帮助我们赚钱致富。”李新明说。

  破竹、削篾、编笠坯、上箬叶、牵笠线……只见李新明手握竹丝,相互交叠,一圈圈地向外扩展,竹篾在李新明手里仿佛有了生命,变得灵动而欢快。不到半小时,一顶精美的斗笠就初见雏形。“虽然年龄大了,但制作斗笠已深入了骨髓,成为我强身健体的活动。做这个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把这项技艺展示给更多游客,能把斗笠文化推广出去,感觉很幸福。”李新明笑着说。

  斗笠在客家地区又被称为“笠麻”,竹制品手艺人被称为“篾匠”,俗称“篾匠师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曾是客家地区田间地头的一道劳作风景,竹编手艺则是客家传统手艺中的特色产物。古竹乡瑶下村位于永定区金丰里东部,在闻名秀丽的南华山风景区旁,当地村民世代传承客家传统竹编手艺,是十里八乡公认的“斗笠之村”。

  瑶下斗笠制作技艺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龙岩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斗笠制作工序烦琐,赚钱也不多,很多人不做了。”说起前些年的情况,李新明一脸无奈。为保护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近年来,永定区古竹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致富+文化传承”新模式,重点将斗笠作为龙头品牌来抓,通过在瑶下村设置斗笠馆,宣传斗笠与红军的故事,培养和发掘非遗传承人,组织开展“传帮带”,不断延伸斗笠传承链条。有了政府关注和政策扶持,瑶下斗笠的生存空间大大改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李新明是瑶下斗笠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斗笠的制作手艺在李氏家族中代代相传,成为一门精湛工艺。斗笠生产成为瑶下村民的主要副业,瑶下斗笠也衍生出10多种样式。“现在我仍记得上世纪村里家家户户制作斗笠的盛景。当时我们村几乎每个人都会做,村民家中摆着的做斗笠的工具比农具还多,家家户户传来编织斗笠的‘嘎吱’声。”李新明说,“我们瑶下村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10多岁时就开始学做斗笠,我也做了近60年斗笠了。”

  如今,瑶下村斗笠的花样也多了。有的塑料薄膜斗笠还夹进了纸花:红色的鲤鱼、黄色的小鸟、绿色的蝴蝶……红绿相间,煞是好看。花鸟中间,还嵌着几个字,诸如“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等。瑶下村党支部书记李佳伟还创建了斗笠营销点,与旅游景区合作,将斗笠打造成工艺品,每年向外地销售的瑶下斗笠达2万多顶。

  “我们将继续挖掘斗笠的实用价值,让它在现代文明中仍保有生命力。”李佳伟说,“我们设立了斗笠馆,希望吸引更多青年学子来体验小斗笠的大文化,感受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讯员 黄秋萍)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受贿2.89亿余元 中国电科原副总经理何文忠
  • 辽宁、江苏等六省区将试点特种设备安全职工
  • 天津将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非法交易鸟类专项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香港理工大学晋江研究院护理创研中心揭牌 iOS 26公测版支持机型名单公布:人人都能 晋江市中医院: 通过线上平台 提供上门服 盛色27寸新显示器发布:2K 360Hz屏 首发1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1.23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 华为平板新品发布会定档:7月24日见 公告!南安5家事业单位拟注销 “和美莆田 品味涵江”推介周在京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