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身份类
1、冒充熟人
骗子冒充被害者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事、领导等比较熟的人,通过短信、QQ、电话等方式来骗取受害者钱财。
防骗提示:陌生电话打来询问,不要透露过多个人信息,如遇转账等要求,需要核实是否真实为熟人,不可轻易转账。
2、冒充有关部门办公人员
骗子冒充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国家安全局、交通局等国家机构的办公人员,谎称受害者涉嫌某类案件需要配合调查,并以恐吓、威胁等方式骗受害者取信,并要求受害者通过ATM机、网银等方式将资金转入所谓的保障账户、公正账户等类型的诈骗犯罪。
防骗提示:公检法机关不会要求将资金转入国家账号配合调查,遇到这样的话术全是骗子。
3、虚假客服
冒充银行、运营商、淘宝、腾讯等一些正规机构的客服人员,给受害者打电话谎称帮助办理某项业务,从而盗取受害者银行账号、密码等,使得受害者损失财产。
防骗提示:可通过运营商官网、客服电话等渠道查询真伪,不轻信主动打来的电话和短信。
其他常见方式
1、虚假兼职
骗子利用QQ、QQ群、邮箱和搜索引擎等渠道发布虚假兼职广告,诱骗受害者上当。网络兼职诈骗的形式很多,最常见的是保证金欺诈和刷信誉欺诈。
防骗提示:所谓的高薪、轻松的招聘信息多为诈骗,找工作在正规机构或网站寻找,并且要看清用人机构的真实性。
2、虚假中奖
骗子通过中奖短信等方式,以巨额奖金为诱饵,诱骗受害者进入虚假的中奖网站,再以“先交费/税,后提货”为由,诱骗消费者向骗子账户付款。
防骗提示:如果参与抽奖活动,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中奖合适,不轻信短信、邮件等告知的中奖信息。
3、微信红包
主要是通过微信或微信群以返还红包、借钱、充话费、进群必须发红包等为借口,骗取受害者进行钱财的诈骗。
防骗提示:不要随意给陌生人发红包,需要交钱才能进入的群大部分是从事着诈骗、赌博、色情等违法活动,此种群请不要进。
4、补贴诈骗
骗子冒充民政单位工作人员,向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生育补贴,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账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
防骗提示:不轻信此类电话,补助款项接收需要正规流程,到ATM机办理均为诈骗。
安全提醒
信息安全专家表示,春节期间,大家在欢度春节时也要提高警惕,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接到陌生电话和陌生短信,无论对方对自己的信息如何清楚,都要回拨电话进行信息确认。
2、如果接到各种相关部门的电话,对方询问银行账号、密码之类,一定要小心是骗局。
3、所有陌生人要求到用户银行ATM柜员机去操作的行为,都有可能是骗局。
4、任何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都不要去点击链接。
5、各种单位和企业发来的兑换现金或退款的短信或打来电话,如果要用户填写自己的账号、密码的,必须要再次回拨到官方提供的客服电话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