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人民日报公众号发出题为《事发厦航MF8580!紧急救援!》的文章,引发本地网友热议。7月7日18:20,厦航MF8580航班(上海—泉州)起飞前,45岁的乘客王先生突发疾病昏迷,无呼吸、脉搏及意识,危急时刻,同机的上海六院常驻晋江专家孙源、董士奎当即协同乘务组、热心乘客为王先生开展心肺复苏。经空地联合救援,患者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孙源
董士奎
昨日,记者联系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了解到,救人的两名专家是上海六院常驻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骨科副主任孙源、董士奎。因工作需要,二人已于9日晚返回上海开展诊疗工作。
“当时,我们搭乘厦航的航班,计划前往晋江开展常驻工作。”在电话里,孙源向记者回忆起事发时的情况。“这个患者刚好和我坐同一排,我们中间还隔了一名乘客。落座后不久,身边的乘客就和我说,他身旁的人好像有点不对劲。”孙源说,出于职业的敏感性,他不时观察着王先生的动态。
不多久,孙源察觉到王先生的状态越来越不好,整个人仰靠在座椅上,嘴巴微张、面色苍白。他立即联系空乘,坐在不远处的董士奎也闻讯赶来。此时,飞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准备起飞。孙源、董士奎与乘务组合力将王先生转移至相对宽敞的过道平躺,并第一时间为其进行急救。董士奎负责将王先生头部后仰固定下颌,保持张口,避免咬舌,使其呼吸道通畅。孙源则为其做心脏按压。
随后,乘客中的心内科陈医生、掌握急救技能的汪女士也加入救援,大家轮流对王先生进行心肺复苏。
机上救援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厦航上海分公司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在接到机舱发来的信息10分钟后,机场120急救车、升降平台车和两名航班保障员全部就位;机场航空医生登机后,立即使用除颤仪施救并建立静脉通道。
在这一过程中,机上人员对王先生的心肺复苏始终未中断。心肺复苏要求较高的按压频率且需保持足够力度,大家默契配合,持续着这场生命的接力。因患者情况未明显好转,救援人员将其固定于担架,通过升降平台车转运至救护车,紧急送往上海交大同仁医院救治。
“我们两个都不放心,还特别向上海交大同仁医院了解了患者的情况。”孙源说,经抢救,王先生目前已脱离危险。
“当时,患者情况危急,尽全力去抢救是我们作为医生的本能。”事后,董士奎、孙源均表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在条件有限的空中,患者能够转危为安是一件幸运的事。未来,他们也将继续秉持医者初心,用自己的医术为社会贡献力量,为患者带去希望和温暖。
(记者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