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晋江市青阳街道“阳光里”项目再迎好消息:8栋建筑主体结构均顺利完成封顶。
据悉,该项目于2024年年底动工建设,仅用时7个月左右便完成房屋主体结构封顶,体现了“晋江速度”,也标志着福建省首个居民出资的老旧小区自主更新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主体封顶
7个月铸就“晋江速度”新标杆
“阳光里”项目位于阳光社区,毗邻和平中路、阳光东路,占地32.34亩,属于典型的“金角”地段。改造前,这里是11栋建于1993年的楼房,建筑年代久远,房屋老旧;改造后,建设8栋房屋,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容积率2.618,建筑密度达44.85%。
昨日,记者来到项目现场,眼前是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场景,高度参差的几栋楼,显现出现代商业社区的雏形。
“8栋崭新建筑已全部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全面转入后续砌体施工阶段。”青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计划于明年3月启动安置房选房工作,让居民早日回迁,共享更新成果。
据介绍,“阳光里”项目以“政府引导、居民出资、共商共治、自求平衡”模式突破传统老旧小区更新困局,创新推出“谁出资,谁受益”和“降大户、保小户”两种方式,从一开始就注重前期策划、规划优化、指标支持和实践意义,探索出一条城市更新、环境改善、业态升级、生活便利和资金平衡相统一的新路径。
模式创新
“3+6+3”成为口碑相传的好项目
“阳光里”和此前晋江的旧改项目有着根本性区别。
该项目在全省率先实行“模拟征收”模式,创新性采用附带生效条件的模拟补偿安置协议。只有当签约比例突破90%这一关键门槛时,项目才具备启动资格,否则自动中止。这一模式突出从“自上而下”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结合的转变,更加强调人民性、参与性和公平性,推动共商共治,将决策权交予居民,成为项目合法性与民意基础的坚实保障。
项目还形成了“3+6+3”新机制,即3个月完成征收、选房号抽取,6个月完成报批、报建全流程,3年内完成从征收到建设再到回迁。项目自2023年6月启动以来即刷新征收速度,一个月签约率达94.94%,又实现了“征收—报批—建设”三年速度。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观念转变,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行政方法转变,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小区配套,都在印证并诉说着中心城区“自主更新”的新“蜕变”、新风貌。
自主更新
城市温度与居民尊严的双重回归
一系列创新举措,使“阳光里”项目成为全国前五[杭州拱墅区浙工新村(已建成)、广州花都区集群街2号(已建成)、衢州市江山市永安里小区(推进中)、成都市武侯区中央花园二期(推进中)]、福建首例居民自主更新样板,为盘活城镇低效用地、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可复制的晋江方案。
在近日揭晓的2024—2025年度GHDA环球人居设计大奖中,“阳光里”斩获“老旧社区与城中村类金奖”。这个全球人居设计领域的重量级奖项,致力于发掘和表彰获得广泛赞誉的项目。
“摘得GHDA环球人居设计大奖的金奖,是项目设计理念、社会价值与创新模式得到的极高肯定。”青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阳光里”自主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塑,更是城市温度与居民尊严的双重回归,“青阳街道将不断总结该模式,并尝试进一步推广至集体产权房、单位集资房等不完全产权的老旧小区更新中,让居民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角,让中心城区‘自主更新’成为新风貌。”
(记者 曾舟萍 陈巧玲 实习生 王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