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专”发力 塑产区优势
近年来,因为可大面积复制、降低使用成本,以及提高施工效率等优势,地铺石被广泛用于庭院、广场、人行道、动车站及承载重的地面场所。在大面积封矿石材供应短缺的催化下,地铺石市场在短时间里快速爆发。继外墙砖之后,地铺石已成为晋江产区的一张“新名片”。不少建陶企业凭借该品类收获颇丰。
地铺石因石材受限而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地铺石有利润空间,且进入门槛低,一旦进入的企业过多,极易发生低价竞争,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发生。一旦频发质量事件,该品类就会逐渐被市场唾弃,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
福建产区占据地铺石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做强做响地铺石品类,不仅能巩固市场主导地位,同时也能塑造产区新形象。为此,《地铺石瓷砖团体标准》应运而生。据悉,该团体标准由七彩陶瓷、豪山建材、铭盛陶瓷、祥达陶瓷等四家陶企发起并负责起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向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申请立项,并组织相关工作,国星陶瓷、万利公司、小虎陶瓷、德胜新建材、立凯陶瓷、美艺陶公司、协隆陶瓷、腾达陶瓷等八家企业参与起草编制。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产区主流企业应担负起引领、带动品类发展的责任。主流企业在严格执行标准的基础上,应在技术研发、创新、营销、形象等方面发挥引领性,通过提升品质、品牌识别度,形成价格梯队,在保持各梯队价格、利润相对稳定的良性竞争中发展做强。
如今,晋江建陶产业早已告别了单一的外墙砖为主导的局面,转为品类齐全、配套完善的重要产区。除地铺石外,晋江仿古砖、木纹砖、薄板、中板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行业专业化品牌日益增加。
近年来,晋江先后落地咸阳陶研院海西研发中心、中科华清精细陶瓷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设立菲律宾晋江建材家居展销中心、菲律宾晋江产业园,“磁灶陶瓷”地理标志持续唱响。去年,由晋江磁灶镇、磁灶商会牵头组织,磁灶陶瓷企业出资冠名的“磁灶陶瓷号”列车开始运行,借力中国动车的高传播势能,全面擦亮“磁灶陶瓷”区域公共品牌名片,加快晋江磁灶陶瓷走向全国。
“晋江建陶企业兼具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鲜明的个性,在创新细分品类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缪斌表示。
向“外”出海 探更广天地
当前,全球要素资源面临重组,“出海”已经成为企业探寻国际化市场增量的关键步骤。晋江建陶企业借助各种展会抱团并通过“互联网+”模式走向海外市场,已经形成良好的趋势。“晋江建材产品性价比高,拥有定制化、柔性化、创新性生产能力强等特点,在海外市场颇受欢迎。”福建省建材行业协会会长陈久榕表示。
记者了解到,福建建材企业计划今年组团赴印尼商务考察,并参与下半年举办的印尼·中国五金建材及家具展览会暨印尼亚洲国际电商交易会、菲律宾国际建材家具五金交易会,以及越南国际家居建材装饰及花园户外用品博览会等多个家居建材领域专业海外展,深入当地考察市场、挖掘商机。
“当前,印尼政府正着力主导实施‘工业4.0’计划,将带动五金建材行业快速发展。其中,包括印尼新机场和周边基建计划,以及每年新建100万套住宅等项目计划,都需要大量家装建材产品。”印尼华裔总会秘书长叶展德介绍,印尼建材家居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印尼对中国产品的接受度很高。”印尼·中国建材五金交易中心ICBMC副总经理李连东介绍,目前,国内建材陶瓷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能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能力满足印尼市场的需求,期待通过印尼展的平台,助力国内建材陶瓷企业全面拓展印尼消费市场。
事实上,不少晋江企业早已从“被动接单”到主动“出海”,在海外业务方面获得了增长。
去年10月,2023菲律宾海丝商品博览会在马尼拉世界贸易中心举行。晋江企业抱团参展,与优质侨商侨力资源进行深度对接,共同拓展海外市场。名奇陶瓷是首次到菲律宾参展,主要展出地铺石、幕墙砖和地砖三大品类。参展期间,旅菲侨商及菲律宾、墨西哥、洪都拉斯等国家的客户纷纷前来问询。其中,地砖品类中的超市砖、汽车4S店砖很受欢迎。其后,名奇陶瓷趁热打铁,去年底和旅菲磁灶乡亲合作,在菲律宾建材市场附近的店面设置销售点,至今反响很好。今年以来,名奇陶瓷还收获了不少韩国的订单。
无独有偶。美胜建材去年外贸出口态势良好,今年的外贸订单也积累了几百个货柜。“我们在东南亚、南美洲和中东的出口表现都不错,今年会继续加强。”吴汉钊介绍,去年8月该公司在菲律宾设置了海外仓,重点做批发市场,品类以地板砖、瓦片等为主。基于目前良好的市场反馈,美胜将继续巩固海外市场,并考虑在泰国、马来西亚等销售较好的国家增设海外仓。
“这两年,我们的幕墙和地铺石的外贸订单有所增长,在韩国、菲律宾、日本等国家反响不错。接下来,国星也将在外贸方面继续发力,同时尝试开拓多元化销售渠道。”国星三厂总经理朱水根介绍。
以科技创新 “焕”建陶新生
记者 手记
当建陶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企业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在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竞争愈加白热化的市场压力下,晋江建陶产业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通过转型升级,锻造新质生产力,重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
不管是流程的智能还是产品的绿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归根结底在于科技创新。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滚滚浪潮,晋江建陶产业“喜新”不“厌旧”,在把握产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勇敢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并期待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赢得未来。(记者 王云霏 张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