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沉淀
心无旁骛做实业
步入品牌升级之年,利郎集团总裁王良星更明白学习的意义。
“20年前的利郎,正是在北大学习怎么打广告、怎么把投入有效运用到实际,才能在生死存亡之际起死回生。如今,在与教授、新老同学的交流中,我们更进一步明白,如何站在宏观的背景中发展企业。”王良星认为,实体可以从不同的领域寻找跨界的能量。不久前,利郎举办了数字艺术展,借助数字艺术为产品、为品牌、为实体经济赋能,让企业不再只是卖产品,而是更有故事、更具品牌附加值和溢价空间。
坚守实业,九牧王也是践行者。
得益于20年前的北大学习,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聪颖意识到,企业距离建立现代化制度还很远。学习归来,九牧王重新制定企业战略,明确“西裤专家”的定位,并创造“牧心者文化”。
聚焦所有力量做好一条裤子,是九牧王心无旁骛做实业的生动实践。过去3年,九牧王重新进行品牌的战略升级,加大销售、面料、生产上的投入,从产品和品牌年轻化入手,转型升级。
“我要的是把一口井挖十米宽、一百米深,而不是挖一百米宽的井,却只有三米深。专注本行,不要太贪心。”林聪颖道出了九牧王34年如一日的坚守。
“兴业科技的皮革不是‘吹’出来的,是自己做出来的。”16日,在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交流分享会上,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华春幽默地说。“‘晋江经验’的核心动力是改革创新,晋江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深刻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晋江企业一直在路上。
“我们研发出了电动装甲机等差异化创新产品,在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领域不断探索,开启新能源机械2.0时代。我们相信,只有持续不断地拼搏创新,企业才有生命力,才能转型升级,才能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柯金鐤说。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持续成长,成为行业翘楚?在北大课堂上,晋江政企不断探寻发展之道。
“不可能所有企业都成为行业最大的企业,这其中,沉淀和机会很重要。就如北京大学成就于百年沉淀,以及一代又一代掌舵人对创办者使命与愿景的传承。”丁世忠说,尽管过去几年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但仍然要坚定信心,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信心很重要,背靠国内14亿人口市场,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走向国际化。”
“这些经济体的恢复都是波浪式的,而不是一路上扬。”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郭春丽在北大课堂上直言,疫情三年叠加当前国内转型的困难,放大了企业的感受,“但这种艰难过程会逐步进入稳定恢复阶段。”
郭春丽说,“进入下半年,就有逐步回暖的迹象。晋江民营企业对未来发展要有信心,也要有定力,积极主动参与到满足内需的市场中来。”
回望过去20年,以执着的追求和工匠精神,安踏、恒安、七匹狼、利郎、盼盼、九牧王等企业从晋江出发,走向世界,擦亮民族品牌。坚守实体、矢志创新,晋江企业家更是以永不自满的心态、永远向前的姿态,勇于前行、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