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晋江文库》第二批书籍校注出版

来源:晋江新闻网 2016-11-07 10:43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  日前,福建省第一套县级地方文献丛书《晋江文库》第二批书籍明代黄景昉《国史唯疑》、明代陈琛《陈紫峰先生文集》、清代施钰《石房樵唱》整理校注出版。

­  《晋江文库》于2014年5月启动,《晋江文库》整理出版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晋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由晋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与晋江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工作。今年初,晋江市《晋江文库》首批文献明代张瑞图的《白毫庵集》、明代蒋德璟《悫(音què)书》、清代吴鲁《正气研斋汇稿》《百哀诗》出版。

­  《晋江文库》的书目所录著作涵盖晋江,包括历史上隶属晋江的区域,曾在晋江任职、工作、寄寓、活动过的外籍人的作品,则取其内容与晋江密切相关的专门著作。书目收录时间下限暂定于清末民国初。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教育、艺术、科技等领域,尤其注意孤稀罕旧椠秘笈的搜集与抢救。

­  《国史唯疑》:中国社科院学者等了二十余年校了四年

­  晋江历史久远,素称海滨邹鲁,古代、近代贤达文藻英华,为世人所称誉,文献典籍多。但其中一些著述或已散失,或存本极少,黄景昉的《国史唯疑》就是之一。

­  黄景昉,晋江东石檗谷人,明天启五年(1625年)中进士,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黄景昉的著述甚富,但是出版发行的不多,《国史唯疑》也只是留下手抄本。

­  1982年8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士楷研究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熊德基研究员共同着手点校《国史唯疑》,历经四年,书稿全部点校完成,2000年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现在《晋江文库》重新刊行出版。

­  陈士楷与熊德基为了点校《国史唯疑》,四处访书,找了多个版本的手抄本进行对勘。书中有许多极为可贵的史料,如大官必须住大房子,是明初刑部尚书开济所创营,后来称为“样房”;又如自永乐后,后妃不选自公侯家;明初,人不乐仕等。

­  陈士楷在该书序言中写道:“《国史唯疑》对于研究明朝历史的人来说,是一份稀有和珍贵的史料。但三百多年来此书一直不见刊行,甚为可惜。”

­  《国史唯疑》一书,是因为黄景昉怀疑明代“国史”有不实和偏颇之处,所以加以补正而写的。他根据自己的所闻所见,力求如实地作出公正的判断。

­  熊德基在序言中也写道:“黄景昉的述评均能持平,这种史德是很不多见的。故此书既不同于野史,也不同于考异,而兼有博闻与史评之长。”

­  据了解,1944年,熊德基在研究明史的时候,就得知有《国史唯疑》一书,但是他寻找多年都未曾见,也不见人引用。直到1951年,熊德基调到福建师范大学负责教务工作,才在图书馆看到一部旧抄本,但是这个旧抄本缺了第六册(卷十)。也许是缘分,几年后,熊德基偶然路过一个旧货店,就恰好发现了第十卷,因此买了送给了图书馆,让《国史唯疑》的手抄本完整了。1957年,熊德基调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后,和同事陈士楷一起,广求异本,想要加以点校印行。刚刚着手,“反右”运动就开始了,此后二十年间不断为政治运动所困扰。1983年离休以后,两人再度合作,查询各省图书馆,广求善本,进行对勘点校。

­  如今,陈士楷、熊德基两位学者虽都已不在人世了,但却为我们留下了这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

­  《陈紫峰先生文集》:读懂“泉州第一通”的手边书

­  陈紫峰是明代理学名臣蔡清的得意门生,引领晋江《易》学的异军突起。

­  陈紫峰,原名陈琛(1477—1545年),字思献,晋江陈埭涵口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因结庐于紫帽山麓,故号紫峰,人称紫峰先生。

­  陈紫峰才高学厚,曾与一众师友结社于泉州开元寺研究《易经》,著有《四书浅说》《易经通典》《紫峰陈先生文集》等。他的文名远扬,慕名来求学的士子来自福建、江西、广东、浙江等地,泉州民间因此流传名谚:“第一通,陈紫峰”。本次校注出版的《陈紫峰先生文集》共13卷,包括诗、序、记、书、梳状、呈、歌、赞、说、志铭、祭文、论及《正学编》,卷首附有其子编录的《陈紫峰先生年谱》。文集刻于明嘉靖年间,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重刻,乾隆五十四年增刻,光绪十七年(1891年)晋江涵江陈氏家族补修。现今,《晋江文库》整理出版工作委员会组织人员点校出版,可谓是了解陈紫峰思想为人的一部手边书。

­  参与校注此书的泉州市委党校教师李双幼说:“陈琛是一个淡泊名利又十分关切民生的理学大家。他历任刑部主事、南京户部主事、南京吏部主事,其间多次向吏部请辞,47岁那年回乡后再也没有出仕。回乡之后的陈琛基本处于半隐居的状态,一心教书治学,谢绝了地方上达官显贵的拜见。但是看到民间疾苦,他也会主动写信给相关的任职官员,如《与张克轩大尹书》《寓金陵与王石岗侍御书》,建议他们关注六里陂水利的维修和管理,揭露了当时的里长瞒上欺下、索贿图利的恶劣行径。”

­  陈紫峰回乡后,为泉州老百姓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修晋江南大路。原晋江南大路起于石狮龟湖,通往泉州。当时的路况是江路泥滑、山路蓁塞,非常不利于百姓通行。陈紫峰将这种情况写了一首诗给泉州府太守,诗中写道:“为政务精密,千载仰斯人。江路怨泥滑,山路苦荆蓁。咨诹劳太守,欢喜动泉民。”正因为陈紫峰的反映,晋江南大路在官方的主持下得以重修。陈紫峰在路修好后,还特意写下《新修晋江南路记》记载整修过程,该文也被收录在《紫峰陈先生文集》中。

­  陈紫峰为人非常孝顺,他的父亲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把他拉扯长大。他申请调职和辞官的理由,首先就是为了回乡孝敬老母亲。

­  陈紫峰在《乞改南疏》中写道:“但以臣母寡居,年逾七十,时光薄暮,疾病侵寻,定省疏旷,无一时不起忧思。南北暌违,有终年而不闻信息,臣之处此,实难为情。”

­  陈紫峰的母亲去世后,陈琛还按照旧制在母亲陵前守孝,在附近的秀林庵寓居多年。

­  李双幼说:“陈琛有着理学家的人本思想,亲身践行着儒家顺天理讲人情的理念。陈紫峰的好友张岳评价他‘有避世之深心,而非玩世;无道学之门户,而有实学’非常贴切。”

­  《石房樵唱》两岸合璧点校出版

­  1980年,泉州文史专家吴幼雄前往北京办事,偶然在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地摊翻阅旧书,看到了施钰的《石房樵唱》,很是惊喜,买下了该书,也为今天点校《石房樵唱》结下了缘分。

­  连横《台湾通史·艺文志》中有记载“《石房樵唱》一卷,淡水施钰撰”。施钰,生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字少相,又字霄上,为施世榜之直裔七房后裔。嘉庆八年(1803年),施钰由安平港首次乘船东渡台湾应试,此后,便经常来往于两地。

­  《石房樵唱》最早只是收录了施钰的247首诗。诗集辑册后,施钰又去了台湾,在台湾待了三年,写了不少在台湾的所见所闻,著成《台湾别录》充实附《石房樵唱》。后来,《石房樵唱》又收录了施钰晚年的一些作品。

­  吴幼雄原来在北京地摊所买的《石房樵唱》,正好缺失所附的《台湾别录》。2009年,吴幼雄前往台北参加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获得了陈炎正先生赠送台湾文献丛刊杨绪贤先生标订施钰《台湾别录》卷二(1980年)复印件。

­  如今,《晋江文库》出版的《石房樵唱》就附录了杨绪贤先生点校的《台湾别录》,这也是海峡两岸施钰遗著标点、校注合璧的一次出版,闽南文化、泉台文化交流的一个成果。

­  吴幼雄说:“《石房樵唱》是研究安平港的珍贵史料,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宝藏’。如,其中施钰写的《募修安平龙山寺正殿疏》一文,就明确指出台湾龙山寺由安平龙山寺传炉。原来1983年出版的《安海志》没有收录该文,后来我就此写了一篇文章,2000年出版的《安海志》就补录了施钰的这篇《募修安平龙山寺正殿疏》。” (记者 董瑞婷 文图)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永春锦斗素食宴:素味胜珍馐 一宴解夏愁
  • 闽南网《一个产业 共富一方》|“城乡融合
  • 永春县智能电子科创产业园(二期)招商项目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晋江公安“背包”精神26周年(视频)
    晋江公安“背包”精神26周年(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门诊命名不得“标新 泉港区委上半年工作会议召开 三明开展占道施工专项整治行动 三明将乐:设施大棚早稻丰收 安溪县委召开上半年工作会议 钱永年同志逝世 渝昆高铁长水机场隧道贯通 为全线建成通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村支书张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