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晋江灵源街道大街小巷,无论是社区主干道、羊肠小道还是道路转弯处,都可以看到灵敏的监控探头正“紧盯”着路面。原来,自2014年10月开始启动社会治理视频监控点建设项目之后,灵源街道10个社区便多了2000个视频监控,全天候“盯着”辖区各个角落,守护平安。
昨日,记者从晋江灵源街道获悉,随着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的不断深入,根据晋江市的统一部署,灵源街道积极筹备,投入200万元用于辖区社会治理视频监控点的建设工作,于本月率先完成辖区2000个监控点的建设,建成全面覆盖、纵横贯通的动态防控系统,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
10个社区2000个监控点 提前3个月完成全覆盖
2014年10月,灵源街道正式启动该项目,并列入街道2015年、2016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在灵源街道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下,灵源派出所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案件特点等因素,充分利用了社区两委、民警人熟、地熟的优势,以社区为单位深入开展视频监控摸排设点工作,通过实地勘察,科学整合并预设了监控探头的布点位置,尤其是高发案地段、治安薄弱部位的监控探头,力求各预设监控点之间能够互为补充、有机衔接,架设出无缝对接的社会治理视频监控工程,服务于辖区的防控新格局。
经过反复的设点、论证和讨论,最终10个社区规划建设了2000个监控点,并于今年3月提前3个月完成施工并联网。
助力案件破获 视频监控安装见成效
自启动社会治理视频监控建设以来,这些监控对辖区治安和社会服务有着不小的功劳,不仅提高了破案效率,为抓获嫌犯、破案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对“漏网之鱼”的心理产生了有效震慑。
据介绍,灵源街道2015年首次实现了全年命案“零”发案,各类案件立案数相较建设前大幅下降,其中“两抢”案件首次实现了全年“两抢”发案个位数,实现一年中356天零“两抢”,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2015年第四季度群众安全感位列全市第一。
2015年8月,灵源派出所通过强化视频第一手证据资料分析,及时掌握嫌疑人的作案规律,破获了英塘安置房变频器盗窃案,追回全部赃物共价值42万元;2015年12月,通过视频侦查,及时掌握了嫌疑人的样貌特征,并以此追踪到嫌疑人去向,于9小时内快速破获了“12·3”灵水持刀抢劫案。2015年,通过视频监控认定,协抓犯罪嫌疑人33名,协破案件26起,视频巡逻效果逐步显现。
此外,为深化“平安灵源”建设,灵源街道不断整合现有资源,全力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定一名社区民警统筹管理工作,全面落实视频监控系统线路及探头的巡查、发现和报告制度,并率先搭建智能防控平台,成立集视频监控、指挥调度、情报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情报指挥室,形成了高效灵敏、配合协调、动态管控的新格局。
视频监控效果好
群众安全感大大提升
如今,灵源街道每个社区警务室里都有一个监控系统平台。在这个屏幕上,社区民警和巡逻队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控辖区内的安全情况。
灵水社区是灵源街道第一个建设监控点的社区,共安装了480多个视频监控。“刚开始群众很不理解,觉得政府投入这么多钱在这里没有必要。”灵水社区民警林海鹏告诉记者,起初群众并不太认可这个项目。监控建好后,谁的东西被偷了,谁家孩子在哪条路走丢了,群众都会第一时间去找警务室看监控录像,对案发现场情况一目了然。久而久之,群众开始改变看法,也开始懂得利用监控去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最后一个完成监控建设的是英塘社区。英塘社区民警王泽阳说,其他社区陆续建成监控之后,社区安全指数有了提高,因此英塘开始启动建设之后,群众不但十分支持建监控,还经常主动帮忙检查监控探头是否被杂物遮掩或损毁,像对待自家东西一样爱惜。
“现在放心多了。”家住灵水菜市场附近的居民吴金扇说,视频监控没有全覆盖的时候,周边治安杂乱,有时候家人晚上出门他都会有点担心。现在大街小巷每个路口都有监控,对那些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大家的安全感都大大提升。(记者 沈茜 通讯员 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