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月12日讯 晋江紫帽山普照寺福厚老和尚,圆寂后坐缸3年肉身不腐,寺里将为其重塑金身供奉(本网昨日报道《晋江普照寺福厚老和尚坐缸三年肉身不腐 寺庙将塑金身》)。此事一经报道,引发读者广泛关注。昨日下午,海都老读者陈先生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希望寺庙加强安保,保护好这尊稀有的肉身佛。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唐宏杰则称,将来,若供奉的寺庙提出申请,可将肉身佛作为文物保护起来。
家住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的海都老读者陈先生,看到肉身佛相关报道后,既欣喜又担心。他说,媒体曾报道过肉身佛遭盗、流亡海外的事情,导致追索成为难题,希望咱泉州本土的这尊肉身佛,一定要加强保护。
“肉身佛是人们对得道高僧的肯定,供奉肉身佛更重要的是鼓励后人潜心修为。”泉州佛教协会副会长吴松柏认为,除信仰价值外,肉身佛还有一定的文物价值,但因气候条件问题,泉州现存肉身佛不多,基本由供奉的寺院保护看管。
“一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保护,如安装监控或加固安放设施。”前日参与福厚老和尚开缸仪式的九华山肉身佛制作服务队的朱国胜表示,目前,九华山核心景区内,也只有四五尊肉身佛,非常珍贵,都是作为文物进行保护。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唐宏杰说,通常,年代久远的肉身佛,都会纳入文物范畴进行保护。现在福厚老和尚的肉身佛,主要还是由所供奉的寺庙进行保护。将来有可能的话,可由供奉的寺庙提出申请,将肉身佛作为文物保护起来。(海都见习记者 吴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