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医疗健康 > 亲子 > 正文

灰色童谣成孩子宣泄不满的途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2-03-23 11:40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中小学生中流行“另类童谣”。 (谢正军绘)
河南济源的小学生展示自制的安全教育童谣。(吕剑平/摄)

  从早些年传唱的“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起炸药包”,到近来作业本上悄然出现的“人生目标:向钱看,向厚赚”等“潮人语录”,校园童谣正在发生着一种值得关注的变化。

  童言无忌,这些听起来“很酷”的灰色童谣,在孩子们以之取乐、释放压力、彰显个性的同时,也传递着消极、偏激、暴力和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东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极强,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些童谣如同大气中的PM2.5,在不经意间,污染着校园环境,侵蚀着孩子心灵。

校园,灰色童谣为何“繁荣”

孩子宣泄不满、排遣压力的途径

  今年35岁的王女士是北京市的白领,常和朋友用手机短信交流“段子”,因为新奇、好玩,“搞怪”的话成为枯燥平淡生活的调味品。但自从发现上小学的儿子作业本上印着“有钱人终成眷属”、“我不是个随便的人,随便起来不是人”后,她便不那么“淡定”了。王女士在儿子学校附近的小卖部转了转,发现印着新奇语录的本子深受孩子欢迎,被认为“很有个性”,如果看不懂这种“潮人潮语”,会被同学们视为“老土”。“孩子这么小,如果受到不良影响怎么办?” 虽然“勒令”儿子换了本子,王女士依旧感到不安和担忧。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数我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这首被改编的《真心英雄》,不少孩子唱得声情并茂。繁重的课业负担,严苛的老师家长,是灰色童谣不变的主题和攻击的靶心。比如“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童谣的调侃、幽默,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内心的无奈。“一个10岁的孩子,每天家庭作业熬到晚上9点多,周末还要参加不同的辅导班,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字就是‘累’和‘烦’”,一位小学老师说。升学考试压力沉重,校园中又没有相应的释放渠道,童谣就成了孩子们宣泄不满、排遣压抑情绪的途径。另外,除了上课就是考试的学习生活,也会让活泼好动的孩子感到枯燥乏味,这样一来,搞怪、好玩、顺口的童谣流行起来就不足为奇。“灰色童谣反映了孩子压力较大,不太善于正面发泄,就用这种方式消消气。大家哄然一笑,很是开心,这和成人的需求一样。”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分析道。

  “某女生找老公要求:要帅气,要有权,要有钱……请回答你会对她说什么?”这样一串让人哭笑不得的文字,竟然印在摆放于文具柜台的作业本上。不知何时,“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上笑”的拜金主义,也悄悄潜入校园。灰色童谣的出现,尽管有教育滞后、儿童社会化加快等诸多因素,但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为校园永远都不是一块与世隔绝的净土,而恰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代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在大众文化越来越娱乐化的今天,我们的大人们不能一边编写转发着不良手机段子,一边责怪孩子们心灵“不纯洁”。

德育,用什么占据孩子心灵

让有意义的东西变得有意思

  “灰色童谣中的那些话,如果说得多了,可能就会成为孩子的人生哲学,尤其是在他们性格、人生观未定型的时候。”卢勤说:“小时候记住的事可能会影响一生,孩子心中的英雄、榜样及信条非常重要。”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校园文化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带有“亚文化”性质的灰色童谣丝毫不容忽视。如何让孩子们远离弥漫着负面情绪的灰色童谣,回到阳光灿烂的轨道上来?有人建议,对“异味”童谣围追堵截,禁止传唱;也有人认为,童言无忌,要维护儿童说话的权利。

  其实,一味地“堵”不能根治问题,没有原则地“放”更不行。也许《除草与种庄稼》的寓言可以给人以启迪:一位哲学家把弟子带到旷野中,询问如何才能除掉杂草,弟子们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连根拔,可付诸实践总是收效甚微。一年之后,弟子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杂草丛生的地方长满了谷子,杂草早已不见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心灵的“杂草”也是如此,面对“野火烧不尽”的灰色童谣,只有在孩子心田里种上美好的“庄稼”,让美德占据孩子心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像孩子手里拿着东西,硬要是要不过来的,这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拿好东西跟他换,孩子才会放手不好的东西。”卢勤说。

  可是,什么才是真正好的东西呢?曾有人士反思灰色童谣之弊,号召孩子们投入创作,并按成人标准选出其中佳作,以为大功告成。没想到,这些硬“挤”出来的应景之作让孩子大皱眉头,没人喜欢,很快便销声匿迹。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这样的一幕并不罕见。庄严隆重的礼堂中,“向某某学习”的动员大会正在召开,孩子们正襟危坐,听着大人们讲着“要在学校掀起学习英雄的高潮”。接着,一位学生代表上台慷慨陈词,表明决心。最后,孩子们排起长龙在活动横幅上签名……活动结束了,隆重热烈的场面,激动人心的口号,新闻媒体的宣传,让人以为德育效果很不错。可私底下悄悄问几个孩子,孩子们却觉得“枯燥乏味”,“不来又不行,不然就会被扣上不参加集体活动、不求上进的帽子”。原来,一厢情愿的德育方式,叩不开孩子的心扉。

  “今天要影响这些孩子,首先要符合今天孩子的需求。童年就要有充满童趣的东西,这是小孩的天性,不让小孩觉得好玩,他能喜欢吗?”卢勤指出,“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让有意义的东西变得有意思。”

对策,儿童文化如何发力

好的校园就是一部多彩教科书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这首传唱至今的童谣,也许没有多少主旋律意味,但因其妙趣横生、朗朗上口,深受孩子喜爱。近年来,我国童谣创作队伍日渐萎缩,“小老鼠”这样能够广为流传的童谣难得再见,一些说教意味过浓、缺少童趣的童谣常常“有意义”而“没意思”,很难流传。

  优秀童谣的匮乏为灰色童谣提供了生长空间,因为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们等不及大人创作了,干脆自己创作或修改前人作品。在“阳光童谣”与“灰色童谣”的争夺战中,儿童文化建设显得愈加重要。我们呼唤作家搜集儿童生活中积极、有趣、幽默、精彩的东西,产出越来越多使用儿童语言、充满童趣的作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式教育。

  在一些童谣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的创造力。譬如校园中流传的《沁园春·考试》,“望教室内外,风景甚好,交头接耳,互打手势,欲与考官试比高……”生动形象,尽管“灰色”,但透着作者的聪明劲儿。“学校生活单调,孩子们自娱自乐、开心的机会太少。学校应该提供一个尽情发挥的舞台,组织有趣的活动、课程、节目等,展示他们的幽默和快乐。”卢勤说。

  相比起生长在角落里的“杂草”,“庄稼”更值得我们关注。如今,越来越多的告示牌、标语趋向人性化,比如草坪中牌子上的“别踩我,我怕疼”,比如有孩子改编的《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找个朋友,到校园转转。带上球鞋,戴上护腕,套上队服,到球场玩玩……”这类童谣健康优美,既可加强修养,又可创新思维,值得学校和社会大力宣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的校园就是一部立体的、多色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相互关爱的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

  净化校园文化,还要从源头治理。当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回归踏实向上,当媒体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当积极健康的段子在手机中流传,当孩子们的压力不再那么大,当“虎妈”、“狼爸”不再那么焦虑……到那时,孩子快乐的天性才会爆发,金色的阳光才会驱散阴霾,毕竟,谁天生就愤世嫉俗呢?

  让阳光照亮校园童谣,让童谣滋润孩子心田,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明天才会更加充满希望!记者 张烁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拼2026年新北市长选举,侯友宜副手发布形象
  • 特朗普再次攻击南非
  •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孙洪君、邓竹林、王达利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