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四:天生化——创造性是遗传的吗?
人们往往把具有极高创造性水平的人称为天才,这意味着他们的创造性才能更多是天生就具备而不是经过后天培养和训练而获得的。这种观念的进一步推论就是认为创造性源自遗传,一些人天生就更富有创造能力,并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会显得创意满满。
而另外一些人则自始至终没有什么创造成就,后天的教育训练提升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在前述我们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当被要求根据赞同程度对“创造性是遗传而来的,一些人天生就更富创造性”观点进行1-5分的评定时,全体教师给出了3.24分的平均分(标准差为1.08),说明他们在相当程度上认可创造的遗传性。
实际上,尽管有其遗传基础,创造性并不像智力或内外向人格那样稳定,它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是可培养的。更有研究进一步提出,创造性并不是一种跨时间、跨情境的高度稳定的特质,而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采取的策略。以上观点都表明,创造性的发展离不开后天环境的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固然有其先天遗传条件作为基础,后天的努力和训练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