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三:病态化——创造性越高,越容易精神变态吗?
在传统观念里,创造性往往与反叛和标新立异联系在一起。在人们的理解中,高水平的创造者大都外表古怪,性格奇葩,独来独往,甚至在精神上存在异常,我们把这些印象称之为对创造性理解的变态化误区。
正如索耶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认为精神异常能带来某种特殊的智慧,大家很容易就能想出一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例子,如荷兰画家文森特·凡·高、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等,而大量的以心理疾病患者为主人公并将他们描绘成极具创造性个体的好莱坞电影(如《雨人》《闪亮的风采》等)则更是对这些观念的推波助澜。一些人甚至进一步认为,除了精神疾病有助于创造性更加自由地发挥,反过来后者的提升也可能带来心理方面的异常。
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创造性与精神变态之间并没有实质性关联。例如,埃利斯和伯尔曼对1030位知名人物的研究发现,这些人出现精神障碍的比例并不比普通人群高;盖策尔等人对400位杰出人物的研究也表明,在这些人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比例不到2%,比普通人的患病率还要低,同时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精神病的概率也低于常人。
伯克利人格评估和研究中心(IPAR)的麦金农在经过20多年的研究之后也发现,传统上对创造者所持的“书呆子……知识分子……沉默寡言的人”的观念几乎是完全错误的,正相反,创造性个体是快乐的、成功的,而且具有平衡的人格,他们不会比普通人更容易患有心理疾病。总而言之,换言之,天才和心理疾病之间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