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的招聘会,招聘者一脸期待,求职者却显得犹犹豫豫。
国企来校招聘,应聘学生却不多
对山东交通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的老师来说,今年学生的就业也让他们有些着急,今年是第二届毕业生,共有187个学生,照去年的情况,这个时候学生该签约的差不多都签约了,但今年学生签约率却只有一半左右,“不愁学生没单位要,愁的是有单位要,但学生不怎么着急。”一位学院负责人介绍,在9月份的时候,有一家铁路建设方面的国企到学校招聘学生,专门打电话希望老师发动学生去应聘,但前去应聘的学生还是不太多。
一方面不少学生一直在等待考公、考研、考事业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等待和观望。”这位负责人介绍,不少学生的心态是没有理想的单位就再等等看。”
对山东交通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的应届毕业生小高来说,自从这个学期开学以来,参加的招聘会不下五六场了,在周边的高校,只要有招聘会,他都会去参加一下。在11月17日本校的招聘会上,小高转了一圈,拿了几张招聘简章,却并没有投简历的打算。“其实参加招聘会也不抱着一定能找到工作的期待,主要是多看看了解一下。”小高介绍,其实他已经拒了几个企业的offer了,手头上还有两个,但他还打算再看一下,看了这么多,慢慢就有更明确的就业目标了,不太想下工程单位,还是想找个电气工程师或硬件研发方面的工作。”小高说。
没有经济压力,缺乏就业动力
山东交通学院轨道交通学院负责人介绍,从这个学期开始,学院上下鼓励学生们积极就业的发动会已经开了不止一次,“从各个方面增强学生就业的意识和观念。”
“大学生慢就业差不多是从2014年、2015年左右才开始呈现出来的现象。”有的是选择参加各种考试,有的是为了特定的目标在努力,还有不少就是因为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十分迷茫,总之都不着急找工作。”齐鲁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泽东从事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工作已经11年,也见证了这几年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与当年‘80后’的大学生不一样,现在的大学生既没有很迫切的经济压力,在没有心仪的单位时,也缺乏就业的动力。”
“对于大学生们来说,现在的某种程度上是就业不难择业难。”刘泽东介绍,在齐鲁工业大学,如今从大一开始就有了就业和生涯教育的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因为“‘慢就业’表面上看来与学生家庭经济的好转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关系。但更深层次反应出来的是如今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刘泽东介绍,从初高中阶段起,学生们就缺乏对职业生涯的了解,到了大学选择专业也有些迷茫,这种现象一直映射到了大学毕业就业的现状上。“有些学生是因为有更明确的目标在尝试,还有不少学生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而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