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教育中,父母承担着共同的责任。父亲和母亲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教育孩子,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认识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
家庭教育分工情况。制作:范丽真
家庭教育分工:父亲“缺位”依然严重
对“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中400个中小学生家长样本资料的统计分析显示:家庭教育分工中,夫妻共同承担不足四成,母亲依然唱主角,父亲“缺位”平均近一半。
本次调查中,用辅导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特长、接送孩子上下学、开家长会、培养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教孩子明辨是非、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孩子生病时带孩子去医院、给孩子买生活用品、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孩子不开心时给予安抚、和孩子一起游戏及和孩子聊天等14个指标考察家庭教育分工情况,统计数据为“妈妈为主”43.2%,“爸爸为主”10.8%,“爸妈共同承担”平均为39.9%,“其他人做”2.6%,“没有人做”3.5%。
这组数据反映出家庭教育分工的主要情况,夫妻共同承担家庭教育的比例不足四成,距“夫妻共亲职”的理想养育模式仍有较大差距,多数家庭在子女教育上夫妻的付出不均衡;八成以上母亲承担子女教育,是绝对主角;只有五成父亲承担子女教育,近半家庭存在父亲教育缺位情况。
应当说,母亲在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给孩子购买生活用品方面具有优势、付出较多是必然的,但在开家长会、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安抚孩子、和孩子聊天等并非母亲优势的方面也存在较多父亲缺位现象,这就是问题了。以往有研究表明,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缺位”,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母亲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