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参与育儿:需要社会支持
客观地讲,父教缺失问题不只是家庭自身的问题,与我国当今社会背景下家庭的相关利益得不到保障、父母育儿的社会支持不到位不无关系。
据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德国经济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德国三分之一的父亲选择在孩子出生一年内休“育儿假”,而且趋势大幅增加。德国人打破“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的重要保障,是政府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自2007年以来,新生儿家庭可向德国政府申请领取每月最多1800欧元的“父母金”,最多可连续领取14个月。2015年夏天延长至28个月,前提之一是夫妻双方是双职工,其中一方在孩子出生两年内选择每周部分时间工作。父亲获得“父母金”有硬性规定,前提是在孩子出生后的14个月里必须休至少两个月的“育儿假”,其间母亲可以选择重回工作岗位。正是德国政府和企业如此给力,才形成了“男人带娃成风”的局面。
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多年存在父教缺失问题,暴露了国家缺少对家庭育儿提供支持的社会政策、缺少对企业的相应补偿机制、缺少统筹考虑育儿的社会价值的视野。这三方面的缺失,直接导致育儿负担全部由家庭承担,生儿育女成了家庭的私事,成了为人父母沉重的经济压力。为了生计,家庭不得不以牺牲一方为代价,母亲无可争议地成了育儿的主角,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缺位也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改变父教缺失状况,不只是父亲本人的事,也不只是家庭的事。如今国家全面实施放开二孩政策,这一问题将更为突出地暴露出来。政府如何制定支持家庭的政策、社会采取怎样的扶助家庭育儿的举措,都是化解家庭教育难题所必需认真对待、必需脚踏实地解决的问题。(作者关颖,系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学术代表作《家庭教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