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闪点:没有一个心理医生会只看问卷得分就下诊断的,你的回答不会让你“被精神病”,反而会帮助精神医学改进常模(现在叫“大数据”)。本着“宁约错,不放过”来义诊的心理咨询师们,兢兢业业帮忙鉴别潜在患者,还要被你们嘲讽。这种对专业人士的不信赖,就是医闹有理的基础,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如果你因为思想独特而被约谈,不要紧张,就像职业运动员在学生时代体检常常因为心率过低被约谈一样,这很正常。你可以把自己看成是被冤枉的苏格拉底、得不到理解的毕加索。
@纪木林森:意义本来就是一种应然,你当然可以否定。但如果你不能以另一种应然来取代你所否定的意义,那么你的否定本身只是一种无从着落的茫然罢了。盲目地说什么人生就是虚无,任何价值都只是构建,所有应当和现实都不值得相信,就是一种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名为怀疑论的反智主义,这种东西和固定的教条主义一样,都是思想的对立面,需要被警醒和克服。
@luolu:我也属于那四分之一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的学生。可是我们还是按部就班地上课、读书、写论文、找实习、谈恋爱、与朋友聚会,过着不能再正常的生活。还有四分之三觉得人生充满意义的同学,可能大部分与我们一样,上课、读书、写论文、找实习、谈恋爱、与朋友聚会……你看,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些普通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是我们的观点,可是我们每天实实在在做的事情,才是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以上言论摘自知乎)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