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熊孩子在家玩火 点燃被子后被熏晕
昨天,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一病房,5岁的双胞胎小兄弟——小平和小安,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上不时流露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恐惧。两天前,独自在家的两兄弟意外翻出打火机,并且点燃了棉被。所幸的是,大火没有蔓延,两兄弟只是被熏晕,没有性命之忧。
孩子的父亲秦刚至今仍因后怕而惶惶不安。秦刚说,由于他要上班,两个双胞胎孩子幼儿园放假后只好被留在家,“那天不晓得啷个回事,他们无意中翻出了打火机,就想去放鞭炮,但两兄弟没找到鞭炮,于是就商议烧被子,看火耍。”最后的结果是,棉被点燃后,火势越来越大,完全没法控制。滚滚浓烟把两个孩子熏晕了……直到中午秦刚赶回家,这才赶紧拨打120,将孩子送往渝北区人民医院抢救后再转院至儿童医院。
秦刚说,当时床和被子被烧焦后,火就熄灭了,其他东西没有烧起来,否则两个孩子就麻烦了。
儿童医院呼吸一病房主任代继宏教授介绍,这两个孩子送来时全身被熏黑,有十分明显的缺氧症状,好在送得及时,输氧后都渐渐苏醒。
代继宏提醒家长,每年冬季特别是春节期间,家长要严防孩子受五种“伤”:高温烫伤、鞭炮炸伤、一氧化碳中毒、气管异物、电击伤。
寒假生活·观点
把休息和童年还给孩子
树人小学的这封信,家长们读读吧
昨天,重庆市中小学正式进入寒假时间,树人小学发布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们一起探讨“玩”、“奥数”等相关话题,并倡议把孩子休息的时间,还给休息;把孩子实践的时间,还给实践;把孩子童年的时光,还给童年。这封信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反思。
“我也想让孩子开心过寒假,但他学习成绩不理想,马上快升初中了,所以寒假只能让他好好补补课。”家长黄女士说,虽然孩子没有报奥数班,但确实报了补习班,看了这封信后,她也觉得有点心塞。
罗奇既是一名老师也是家长,除了孩子从小喜欢的绘画班外,他没有给上初一的儿子报其他补习班。“放假了就该让孩子放松放松,也要让孩子学会自主安排时间,既要完成作业又要留出玩的时间,这本身就是一种锻炼。”
树人小学发布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节选)
尊敬的家长您好:
十几年前,孩子们的寒假是这样的:三五成群的小伙伴,或玩躲猫猫,或玩跳格子,或玩跳皮筋,然后在父母悠远的呼唤声中回家,鞭炮声声,寒夜守岁,玩耍是“假”的主题,快乐、温馨、难忘、精神成长。而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难觅此景,补习班让小区里已见不到玩耍的小学生。“玩耍”这一当年的家常便饭,成了今天比乐高、迪斯尼还要奢侈的礼物,这种奢侈还浓郁地塞满家长的焦虑与不安。
众多补习班中,奥数最热。四年前,有位国内顶级高校的数学系主任曾这样评价奥数补习班:它就像滔滔江水一样,你的孩子只是江里的一小朵浪花,你不跟着它走,你就无路可走……四年来,这一观念蓬勃到家长和学生一起迷失,全民覆没。小学毕业时的那次选择成为了我们耗尽孩子童年休闲时光的最好理论依据。然而,这些能为孩子的一生带来什么,又能改变孩子的什么。我们用甜蜜的爱,“榨干”了孩子的精力和时间,如果还有剩余,我们就会充满不安和焦虑:我的孩子在玩,别的孩子都在做什么?
可是,谁思考过,这种过度开发孩子的智力资源,不加分析地穷尽孩子的学习乐趣的行为,是福还是祸?
这种全民“集体无意识”,让心理焦虑成为从儿童开始的全民行为,进而“遗传”给后来人。
然而,孩子的一生,终究还是他们自己的。学业成绩是其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一个向善向上,对生活充满热情、好奇的人是社会更需要的。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公布,这是中国教育从“人”出发做出的顶层设计,也是中国教育培养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的历史性回归。“素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旨在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着眼一生,而非眼前,快乐的童年、自由的假期是孩子永远的精神家园。因此,学校向您发起倡议:
把孩子休息的时间,还给休息
把孩子实践的时间,还给实践
把孩子童年的时光,还给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