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损害严重
维护资金、人员都跟不上
记者了解到,除了安全问题“卡”住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体育器材的维护、人员的保障等也成了难题。
由于学校操场对外开放并非学校或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家之事,场馆开放后,各部门的协调管理就尤为关键。大约半年前,历城双语实验学校的操场不再对附近居民开放,除了考虑安全因素,最大的问题还是体育器材和学校设施破损严重。
“大家都来操场锻炼,体育器材的耗损十分严重。还有一些随地乱扔垃圾、烟头的,折树枝的,抠树皮的,这些都要学校出资维护,区财政没有专门的款项,学校财政紧张,压力大,慢慢也就关上校门了。”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另外,人员的配备也是问题。如果让学校自行聘用安保人员,会增加学校的负担,这些人没有编制,属于临时聘用人员,薪金需要学校自行发放。如果不额外聘请人员,就需要抽调现有的在校老师值班,增加老师的工作量,给学校管理造成多方面的难题。
给校园操场开放的“底气”
政府多项配套应完善
“为什么有了政策让学校开放操场,学校还有畏难情绪?”亓女士分析,万一发生运动损伤,学校不敢担责。“这就需要明确责任,周末时间学校操场开放,选择前来进行体育运动是个人行为,学校不应该再负担安全责任。”
亓女士告诉记者,她记得自己小时候学校操场周末是开放的,小朋友因为奔跑磕破了鼻子、擦破了皮,没有家长会找学校的责任。“现在大家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出了一点问题就揪着学校不放,这会让学校因噎废食,不敢开放操场。”
再一个就是,学校周末开放操场,势必会加快塑胶跑道、体育器械的损耗程度,以及保洁和管理的难度。“这都需要政府统筹规划,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让学校有敢于开放操场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