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CPI居高高校食堂“掌勺”难 价格倒挂亏损严重

高校食堂是走市场还是回归公益?

  从1998年到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由359万人增加到2356万人。如今,中国在校大学生,一天吃饭就是3亿元人民币。

  1999年,国内高校开始后勤社会化改革。

  山东大学副校长,山东高校后勤研究会理事长张永兵说,10年来,高校后勤面临的问题和情况十分复杂。一个是发展中的问题,高校扩招对后勤提出挑战。像山东,1998年,山东普通高校在校生18.7万人,现有在校生170万人。“过去把精力放在了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他说,最近几年凸显出来的问题,是社会物价水平上涨对高校后勤提出挑战。虽然政策扶持、财政补助、贫困生扶助等多项措施并举,但后勤压力还是很大。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说,学生食堂必须是公益性投入和市场化运营相结合。要体现公益性就必须保证投入,要比同类社会餐饮低15~20%才能体现公益性。

  食堂的社会化和后勤的社会化并不等于市场化。但目前政府和高校都存在着对后勤公益性投入难以保障的问题。

  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机制,就是一方面用市场的手段引导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用公共财政方式来购买公益性服务。政府要同时履行保障公益性投入和强化市场监管两种职能。

  来自上海、黑龙江的教育官员认为,公益性食堂和市场性食堂应分清楚,特别要保证公益性食堂对学生用餐的保障,总需求量不低于70%。

  济南会议透露的信息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食堂的政策支持和经费补贴力度。要对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用电、用水、用气价格分别按居民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执行;按照有关规定,对学生食堂为学校师生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学生食堂建筑设施由学校提供,按照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不计提折旧,对服务实体实行“零租赁”,免收管理费。学生食堂的大型维修改造、大型餐饮设备配置和更新,空调、电梯、供暖等设施投入和运行费用由学校承担。

  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秘书长成冠润认为,应该建立学生食堂公益性成本的分担机制。学生食堂的公益性主要由学校承担,通过人员成本、水电费等补贴使公益性得以体现。

  除了政府学校对学生食堂的公益性补贴以外,也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在市场经济中,食堂价格的变动是不可避免的。安徽实行学生代表直接参与高校食堂管理,每天都有学生代表了解原材料的价格。

  济南会议提出,各学校要统筹财政拨款、学费及其他收入等资金渠道,根据在校生数,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资金,设立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根据价格上涨情况,适时对学生食堂(包括社会企业经营的食堂)进行补贴,抑制饭菜价格过快上涨。同时,各学校要根据物价上涨情况,适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临时补贴或提高资助标准。(记者 郑燕峰)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