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谁家的孩子“早当家”

  富人的孩子早当家。某城市商业银行上市,其股东名册引起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名单中出现了上千名“娃娃”股东,这些股东在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时均未成年,最小的甚至只有1岁。小小“娃娃”,竟然成了银行的大股东,坐拥亿万、千万身家,真是羡煞旁人。

  公务员的孩子早当家。去年,有网民爆料:暑假期间,某地部分机关单位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子弟在游乐场进行体验游戏,而且都是公款埋单。“机关干部职工子弟暑期玩奢侈游戏,还能公款埋单!公款消费的花样缘何愈来愈多?”网友愤愤不平。法律界人士则建议,面对名目繁多的“公款消费”,还需进行多重治理。公款消费是中国老百姓最为深恶痛绝的社会丑陋现象之一。可是,不管是老百姓的口诛笔伐还是“相关部门”一个又一个的红头文件,公款消费还是以各种形式在一些单位“合法”、“合理”地存在着,有的还形成了“惯例”。某些公务员甚至不满足于自己单独享用公款,已经开始为亲属和子女创造条件也来“分一杯羹”,公款消费要“从娃娃抓起”了。

  最常见的,当属“领导的子女早当家”。近年来,萝卜招聘、量身定做招聘的新闻不绝于耳,很多“官二代”早早地就跻身于仕途,“当家做主”了。网上曾流传过一个题为《XX市发生高官子女抢官风潮》的帖子,称4名拟任团市委书记、副书记的人选中,有3人的父母是市里的领导。奇怪的是,当地官方网站首页随后有消息称此次选拔团干部结果无效,但该新闻很快也被删除。拟任团市委书记的一名当事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没否认其家庭背景,但表示家庭与自己的工作没有关系,网络上的攻击没有道理:“难道领导干部的子女就不能成才吗?难道一定得是工农子弟才正常吗?”我非常同意他的说法,我认为领导的子女不仅能够成才,而且能够“早成才”、成“大才”,理由如下:

  首先,领导子女根红苗正。有句俗话,叫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能够当上领导的,都是精英,都比一般人有地位、有水平。他们生出来的子女,“系出名门”,遗传了父辈母辈的高贵血统,当然也不可小觑。历史上曾经搞过“世袭制”,老子的官位由儿子继承,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值得现代遗传学借鉴。

  其二,领导的子女更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都说现在教育和住房、医疗并列,被称为新时代的三座大山,可那是对一般人而言,领导的子女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国内的学校任由他们挑着捡着上还不够,往往还要跑国外的夷人学堂去深造一番。在国外学堂镀过金、开过洋荤的“海龟”,我个人认为,怎么说也应该比打工子弟学校出来的穷孩子有水平吧?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