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到眼前的一切,他开始有了一丝好感:这里美得“好安静”。
那是2010年,匡光力接待了他。匡光力的一句话打动了他,“青松,你今年也是32岁,我32岁的时候,刚从德国学成回来,就是来到这里,科学岛,抱着创业的决心,为科学岛打开了新的天地”。
刘青松出了门,就给妻子刘静去了电话,电话里刘静没有任何反对。她相信他的选择。
多年过去,8个人在一起聊当年的情形,他们中很多人对刘青松的回来并不意外,但对刘静义无反顾的同意,却是吃了一惊。
刘青松在美国的华人朋友多是如此:男性喜欢“在自己地盘”做事业,往往希望回到国内,而女性则会考虑更多生活层面的问题,舒适度,孩子上学等等。
刘静是北京人,父母也在北京,对她来说,即便回国,首选也是北京,或者上海、广州,而不是和他们8个人无论是祖籍,还是求学都没有任何关系的合肥。当时,他们甚至已经谈好了一家北京的单位。
在看到丈夫刘青松描绘的蓝图之后,刘静却放下这一切,决定支持他,也给她自己的科研事业一个新的开始。
王文超、张欣是8人中另外一对夫妇,不过相比刘青松、刘静夫妇的选择,他们的回国之路就显得慎重许多。
在美国,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生活稳定,科研顺利。张欣说,当时女儿7岁了,已经完全融入了周边的环境,回国面临很多考验。
她至今记得,一天中午,刘青松在午饭时向她和丈夫发出了邀约,“我回国后希望组建一个团队,需要做细胞生物学的,你和文超可否考虑下?”
张欣并没有立即答应。回家和丈夫王文超交流后,王文超却说,“可以考虑啊!”
最终让这对夫妇下定决心的,是一次偶然的聚会。
张欣带女儿参加孩子小学举办的“国际日”活动,每个孩子都要拿自己国家的国旗,但在当时,她的女儿连五星红旗是哪一个都不知道,这深深地“刺痛”张欣的心,“孩子已经完全西化,我们跟她说中文,她回答的却是英文”。
2012年,他们结束了哈佛医学院的课题,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科学岛。
一条完整的研究链蓄势待发
8人中,还有3位男科学家:张钠、林文楚和任涛,相比之下,他们作出选择的过程则要干脆一些。
张钠是北京人,从1996年到2012年,16年的时间里他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去酒吧找朋友聊天,每周3次网球等。
有一次,几个美国人在酒吧讨论竞选,张钠侧耳听后发现,一些政客为了竞选,会刻意贬低中国,“我很不高兴,身为中国人不能容忍有人不分青红皂白,抹黑中国,我会跟他们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