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是别人的地盘,这次辩完了还有下一次。在外时间越久,张钠越想回国。
那时,刘青松刚刚定下回国意向,就开始向他们发出邀请,不停地“骚扰”他们,跟他们讲“那个岛”究竟有多好。2012年张钠冲着岛上的王俊峰和刘青松,以及这里的大科学装置,选择了回来。
林文楚是为了一个“独立实验室”的梦想回来的:“这在美国是很难实现的,基本是给别人打工。”
任涛则一直从事药物的高通量筛选,在刘青松的邀请下,基于“对老朋友的信任”,以及“想回国为中国人的新药创制做点事情”,也回来了。
至此,8位哈佛博士后悉数回来,一条依托强磁场大科学装置与技术,开展以重大疾病为导向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网络的“学术链”完成组合——
王俊峰、张钠研究结构生物学;张欣研究磁生物效应;林文楚研究动物模型;刘青松、刘静、王文超、任涛则研究肿瘤药物 。
“这正好是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可以直接制药的应用研究,完整的研究链条。”王俊峰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在美国“梦寐以求”想要达到的一种团队组合。如今,实现了。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安徽省“百人计划”……这些国家、地方的人才政策,让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不必为资金、项目或者人员操心。
今年2月,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混合磁体工艺通过国家验收,40特斯拉稳态强磁场,磁场强度居世界第二。匡光力说,8年间中心从“一无所有”成长为“世界第二”,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这背后,人才的力量不可小觑。
前段时间,刘青松的美国朋友来科学岛参观,看到他在带领50多人的药物学交叉研究团队,还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不禁发出惊叹:“没想到中国现在对人才如此重视,在美国,这也是很难得的!”
4年前的冬天,当林文楚从美国来到合肥,正式“加盟”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时,有媒体报道,3年来,先后有6位哈佛大学博士后登上科学岛,组成了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的“哈佛团队”,林文楚则成为“最后一块拼图”。
如今,这个所谓的“最后一块拼图”,被任涛2016年的“最新加入”,打破了。
这一次,没有人再用“最后一块拼图”这样的表述,因为,没有人知道,还会不会有下一位哈佛博士后,下一位海外华人的加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25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