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是白海豚!”近日,多位市民游客在鼓浪屿周边海域等地,拍摄到中华白海豚结伴畅游的画面。这群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海洋精灵成群结队,或跃出水面,或探首嬉戏,惬意地游弋在海中。
游客幸运偶遇“海洋精灵”不少市民蹲守记录它们的身影
“太幸运了!之前还计划去北海追海豚,没想到在去鼓浪屿的船上就看到了灰色、白色甚至粉色的海豚。”来厦门旅游的网友“蘑菇”将自己拍摄的中华白海豚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后,迅速引来众多网友点赞。评论区里,不少有相似经历的网友纷纷留言,称这样的邂逅是一份“专属的幸运”。
不少市民选择“蹲点”守候这些“海洋精灵”的出现。11月9日上午9时许,市民卢先生第一次通过镜头记录下中华白海豚在厦门西海域附近“遛弯儿”的画面。视频中,六七只体色各异的白海豚结伴巡游,不时跃出海面。“看到朋友发了看到白海豚的消息,我特意赶来碰运气,没想到真遇上了!”卢先生表示,他身边有许多朋友都热衷于观测和记录白海豚。
随后,记者联系到持续多年监测、记录中华白海豚的市民陈昱。“我是一名中华白海豚爱好者,经常到海边蹲守,有时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还不一定能遇上。”陈昱提供的影像资料中,既有白海豚嬉戏觅食的生动场景,也有市民晨泳时与它们“同框”的难得画面。
“中华白海豚在民间被称为‘妈祖鱼’,它们世代守护着厦门港,被视为好运平安的象征。”陈昱坦言,“每次见到它们都感到震撼!”作为鼓浪屿原住民,他在小时候经常看到白海豚,“那时只能用眼睛记录,现在可以通过不同设备拍下这些珍贵的画面。”但他强调,拍摄的前提是保持距离、绝不打扰,希望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中华白海豚,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厦门海域白海豚频现
据了解,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中华白海豚幼年时呈铅灰色,随着年龄的增长露出白色的底色,青壮年时全身布满灰色斑点,到老年时全身呈乳白色,运动的时候,因皮下充血呈粉红色。它们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协作无间。
那么,为何近期市民游客能在城市近海频频记录到中华白海豚?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监测与宣教科科长许静解释道,这其实是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西部社群季节性分布的正常现象。“当气温下降,进入冬春季节,西部社群的白海豚喜欢在整个西港活动,包括从鼓浪屿周边到宝珠屿周边海域。”许静说,这个时节观察到海豚的几率本来就较高。
此外,近年来随着厦门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稳定,结构合理。市民游客与它们相遇的机会也因此越来越多。
(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