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情结聚一起
胡秀娟从乌克兰留学回国后,就开始从事与俄罗斯相关的工作。2016年年初,她创办了喀秋莎沙龙俱乐部,给有浓厚俄语情结的人们提供一个交流空间。谈及自己的创业初衷,胡秀娟说:“在俄语国家留学和工作的经历,让我真实地体验到了独立成长的辛酸苦辣。回国之后,我对国内的许多事情都不熟悉,内心苦闷过,也迷茫过。所以,我比谁都清楚,“俄语人”这个相识、相知、相聚平台的重要意义。”
对于“俄语人”这个圈子,胡秀娟坦言:“我现在认识不少‘俄语人’。他们大部分仍在坚持从事与俄语相关的工作。俄语国家海归的圈子不大,但我们很团结。大家因为共同的情结走到一起,抱团取暖来获取更多的力量和支持。我认为这意义重大。”
李晓旭认为:“我们都是‘俄语人’。这个称呼不能狭义地定义为‘学俄语或者懂俄语的人’,而是所有有俄语情结的人。这就扩展到一个很大的群体,大家都对俄语国家有着很深的感情,共同的情怀让大家沟通和交流都很顺畅。不管当时留学的经历如何,对我们而言都是非常美好的回忆。”
许磊对“俄语人”这个圈子有着很深的感悟:“‘俄语人’是个现象,也是个群体,留俄的群体可以说是藏龙卧虎。我周边的‘俄语人’朋友很多,在这个圈子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大家有着共同语言,虽然来自全国各地,但相互之间的感情很深,亲如一家。
回国之后有优势
留学俄语国家的经历,让很多“俄语人”归国工作时拥有了不同方面的优势。
胡秀娟坦言,留学俄语国家的经历,给自己带来了很大帮助:“留学经历首先带给了我语言优势和海外资源优势。其实学俄语本身没有太多优势,优势在于俄语和其它专业技能的结合。因为大多数的情况是:会俄语的人不懂专业,懂专业的人不会俄语。如果能将俄语和专业技能相结合,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俄语人’就具有垂直领域的独特优势,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在俄罗斯留学的经历培养了我的辩证思维。在看待问题时,我不会轻易下结论,喜欢多角度考虑问题,综合评估。” 许磊说,“这段经历对我的创业也有很大帮助,比如,我创立的公司在开始时就面向国际市场,前景很广阔。”(贾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