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泉州传递
第六届农运会,泉州人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草原赛事
蚶江泼水节(网友吴华明供图)
海峡体育中心夜景
破茧放歌
新城展巨翼,海体破壳出。
高端赛事起,文娱料最足。
民俗运动热,势头任追逐。
体育强市梦,百姓竞相呼。
如果说,经济是一座城市的命脉,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那么,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就像一件炫彩的外衣,让泉州散发出青春活力。
2008年,建筑总面积99760㎡、总投资10.3亿元的泉州市海峡体育中心(以下简称“海体中心”),在泉州城东片区展开巨翼。“省优”验收组专家曾这样称赞它:“短时间内超速度、零事故、高质量地完成泉州市海峡体育中心的建设,从建筑设计、建筑效率、建筑品质都毫不逊色于奥运场馆水准,在建筑史上实属罕见,(海体中心)是福建省、泉州市多年来不可多得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同年,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的成功举办,则意味着泉州已有能力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单项体育比赛,泉州体育事业从此翻开新的篇章。
海体恢宏
海体中心的建成无疑是近年来泉州体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其主体工程“一场(体育场)、一馆(体育馆)”可谓恢弘巨制——体育场总建筑面积40753㎡,可容纳观众34000人,总投资4.05亿元;体育馆总建筑面积36030㎡,可容纳观众近10000人,总投资2.89亿元。远看过去,体育馆像一艘船,正在破浪前行。体育场4个角灯塔耸立,如一朵绽放的莲花,象征着泉州生机勃勃。还有总面积29万平方米,相当于30多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大的市民广场,可供市民休闲和健身。
当然,在吴永江眼中,泉州近20年来的体育建设,可不止这一点。身为泉州市体育局副局长的他回忆说,20多年前的泉州,几乎很少见到现代体育运动,民间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就是篮球和乒乓球。“当时根本不能想象泉州会有海体中心这么大的体育馆,现在,尤其是近10年,打羽毛球、慢跑……各种体育运动都有人喜欢,十分多样化!”
吴永江觉得,泉州体育事业的发展,直观来说,就是各种体育场馆多了,体育培训机构多了,市民花在体育运动上的时间多了。如今很容易就可看到,清晨或傍晚,工作之余或周末节假日,太极拳舞起来了,广场舞跳起来了,大大小小的体育馆和健身室里都热闹起来了。
高端赛事
近年来,大型体育赛事不断青睐古城泉州,也给市民增添了更多欣赏国际大赛的眼福。
全民健身的观念渐入人心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二者彼此增进、相辅相成,同时也让泉州这座古老的沿海城市,更加开放,海纳百川。
曾几何时,在家门口看国际级的体育比赛、观赏一场巨星演唱会,对泉州市民来说更像一种奢望。而随着海体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的落成和泉州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让一切成为可能。
近年来,世界女排大奖赛、亚洲空手道锦标赛等大型体育赛事不断青睐古城泉州,也给市民增添了更多欣赏国际大赛的眼福。在世界女排大奖赛(泉州站)开幕式上,泉州市委书记徐钢致词说,“我们相信,世界女排大奖赛(泉州站)将成为各参赛队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一个平台,也必将进一步带动泉州排球运动的广泛开展。泉州将尽全力为比赛提供优良的服务,为各运动队取得优异成绩创造条件”。泉州,再一次在世界面前展现了古城风采,借助高规格的国际体育赛事,有力地提升了国际知名度。
都说“文体不分家”,不觉间,娱乐产业也在泉州如春笋般兴起,含港澳台等地区各路知名明星,纷纷到泉州举办演唱会,笙歌夜舞,丰富了泉州的夜生活。
全民健身
体育在一个地方的发展,往往很容易带上地方特色。尤其是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泉州,现代体育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种民俗类体育活动同样深受泉州人民的喜爱。如石狮蚶江端午赛龙舟、海上泼水节、舞龙舞狮、永春白鹤拳、南少林五祖拳等,都是泉州全民健身的亮点项目,民间体育势头愈来愈旺。
吴永江介绍,从2006年到今年,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器械的工作成效良好,“村村有篮球场”的目标已提前3年完成。未来3年,社区健身工程将是他们工作的重点,发展多功能和多形式的活动场所。去年的全市体育工作会议还指出,“十二五”时期泉州将全力推动体育强市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至2015年,力争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的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达到35%以上,“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
另一方面,泉州大力推进城市慢道系统建设,连接清源山至泉州湾滨海公园的步行和自行车游览系统加快建设,将形成特色休闲旅游线路。市委书记徐钢曾这样要求,各部门要做好慢行系统、绿道、人行过街设施和公园绿地、大型公共设施的无缝对接,力争做到出门200米有健身器材、500米见街头公园绿地、800米到休闲广场。
不远的将来,泉州的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山体、滨海水系等将被有机串联起来,串起泉州体育事业的新画卷。(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张帆 /文 谢向明 谢明飞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