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厦门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大三学生龚俊杰在学院楼下的柜子里取到自己的外卖,它是由无人机配送来的——当天,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启动校园无人机配送外卖项目。
当天中午,龚俊杰在手机上下单。接到订单后,厦大翔安校区思源餐厅工作人员将他点的餐食放到外卖无人机特制餐盒里,按下“确定”键。紧接着,这架直径约1.5米的无人机载着龚俊杰的餐食,从餐厅附近的广场腾空而起,沿着设定的航线平稳飞行,精准降落到目的地“无人机取餐柜”上方。
这个形似“快递柜”的柜子别有乾坤,它的头顶上有“停机坪”,外卖无人机在此停稳后,柜子顶部盖子自动打开,接收美食。
收到手机信息提醒后,龚俊杰这才走向取餐柜,扫码,取到预定的外卖,这是一份健康轻食:冰镇豆花、牛肉荞麦面沙拉、小食拼盘、银花香奶。
龚俊杰说,如果由外卖小哥送餐的话,估计要等上10分钟,现在,他用大约3分钟时间,不仅享受到“从天而降”的餐食,也享受到学习成果——他是校园无人机配送项目的参与成员。
该项目的指导老师、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殷春平说,这一校园无人机配送项目其实并非商业项目,而是学院创新实践课程,有近5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历经10个月,完成了150余次全流程配送试验。
殷春平说,这是一个“0到1”的过程,最开始时,没有任何图纸,无人机也是“从无到有”,连一颗螺丝钉都没有。怎么制造可以送外卖的无人机,无人机怎么飞,精准停放在接收柜上的“停机坪”后自动化系统如何将配餐盒存入接收柜等等,都需要学生们独立设计、研发、组装、试飞。
他说,学生经过项目全流程学习实践,在真实场景中锤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有组织的学生科创。
据了解,前天亮相的这一外卖无人机一次能运送2千克食品,而且,不用担心这名“空中外卖员”配送时晃动。殷春平说,印有厦大校徽的餐盒是特制的,每个餐盒可装下两份外卖、两杯饮料或汤品。“我们的设计,让它不怕油、不怕污、不易漏、不易洒,既可装午饭也可装奶茶。”
厦大翔安校区长2公里、宽1.6公里,项目组老师说,外卖无人机可轻松覆盖这一范围。据介绍,目前无人机配送项目和厦大翔安校区思源餐厅达成试点合作,未来将开放外部商家接入,让更多商家加入配送网络。
项目组表示,这一“无人机外卖员”未来还会优化。围绕着无人机配送项目的课程,将持续优化电池技术、开发多机协同调度算法,破解 “极端天气配送”“空中交通管理” 等技术难题。(厦门日报佘峥 通讯员 戴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