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黄国伦音乐生涯的开端是高中吉他社,他是社长。在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系读大学时,他开始在民歌西餐厅驻唱,赚外快。他参加了台湾地区选秀节目“大学城”,拿下总冠军,击败的对手包括林志炫和李骥的组合“优客李林”。有唱片公司找上他,说找人给他写歌,包装他出唱片,但他认为自己是个原创音乐人,他想唱自己写的歌,而那时他还没有自己的作品,便拒绝了。毕业后,他进入了饮料企业黑松汽水,抱着铁饭碗吃了两年,但他忘不了音乐梦,决定辞职。他和父母约定,四年为期,要是在音乐上做不出什么名堂,就老实回归上班族生活。
那是九十年代初,乐坛上的流行金曲,是《吻别》、《忘情水》,情绪饱满的催泪情歌。黄国伦的歌有点儿飘,没有那种煽情旋律,也没有“嘣嘣嘣”的鼓点。他写了几年歌,没完没了地被退稿。一开始他挺傲,觉得唱片公司都是白痴,后来他开始怀疑自己才是真正的智障。他的同学都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安稳生活,他什么都没有... 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母亲说,四年还没到呢。
1994年,他成了福茂唱片的菜鸟制作人,已经半年多没写歌了。上司交给他一个机会,为新人王靖雯写歌。王靖雯那时已在香港出道,打算进军台湾地区市场,准备发行一张国语专辑。黄国伦回家抓起吉他走旋律,怎么试都不对,脑子里总有个声音嗡嗡响:“再写也是那样,不会中的。”他是基督徒,沮丧到极点,跪了下来,开始祈祷:“上帝,我写了四年什么都没有。如果我还可以写歌,求你给我灵感。我要把这首歌献给你。”他说,奇妙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他清清楚楚地听到一段旋律…那灵感像从云端下载而得,他拿起吉他,哼出了《我愿意》的副歌。
这首歌最终成了王菲首张国语大碟《迷》的主打歌,专辑在台湾地区销量迅速冲破70万张。黄国伦说,从《我愿意》开始,他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写什么红什么。《味道》、《不要对她说》,都轻轻松松破百万张销量。他一夕翻身,成为金牌制作人。每家唱片公司都打电话来:“国伦老师,我们也要一首《我愿意》。”曲约源源不绝,收入也一路上涨。他买了新房子,给自己盖了一间梦想中的录音室,配备最高级的设备。他开始给黎明,刘德华,郭富城,张学友,张信哲,郑秀文,周慧敏等天王、天后们写歌、配唱、录音,做后制。
那是黄国伦最巅峰的创作期,忙得像没头苍蝇。每天都有人问他,歌写好了没?有几次,被逼得不行了,他就说,快了快了,你叫快递来。然后就在快递赶来的路上赶着创作。门铃响了,他打开门,抱一把吉他问,“等一下,你觉得这句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