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环卫设施维修工随叫随到 辛勤付出
周六下午4时左右,湖里区环卫处设施服务所维修班班长老杨的手机又响了。海天路公厕管理员来电求援:洗手池的软管漏水了。老杨二话没说,叫上小郑立即赶往海天路公厕。到现场时,老杨发现,是小孩洗手池的软管漏水了,如果要修的话,只能从洗手池底下30厘米高的空间躺着挪进去。
老杨肚皮贴着洗手池下沿勉强挤了进去。一边的小郑把扳手、生料带等东西逐一递到老杨手上。软管上的漏水不断地沿着老杨的手流进了他的腋窝,弄湿了他的衣服。3分钟后,老杨就换好了软管慢慢地挪了出来。他说,这还算是“小儿科”,如果坏在墙体,就要挖墙,那就“很麻烦”,因为里面的操作空间实在太小了。
下午4时许,老杨的维修班组按照原定的工作安排,来到江头清洁楼更换行吊起重葫芦钢缆。老杨说,钢缆起了毛刺,虽然还可以继续使用,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小患不除必酿大祸。在距离地面近10米的高空拧下螺丝,卸下旧钢缆,取出导槽器,再用吊机换上新钢缆,穿上葫芦挂钩……几名工人全神贯注分工配合,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将钢缆换上,每个人都累得满身是汗。
后坑垃圾中转站平台辅助工。
6中转站平台辅助工连续11个春节都加班
打手势引导垃圾车倒车靠近地坑,熟练打开车斗门并迅速关上,向驾驶员示意可离开……这几个简单动作,老陈从凌晨5点多开始就不停地重复数百次,一直到深夜才停歇。作为一名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的平台辅助工,47岁的老陈已在脏臭的垃圾倾倒平台上连续度过11个春节。
岛内的垃圾每天在各地的清洁楼集中后,大部分由环卫部门的运输车辆送进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统一进行压缩“打包”,再利用大型垃圾集装箱车送往翔安新圩的固废处理中心进行卫生填埋。老陈和其他5名平台辅助工的工作,就是要在垃圾运输车进入中转站倾倒垃圾时,引导车辆作业,同时清理洒落在平台的垃圾。
早上5点30分,天还没亮,老陈就戴上安全帽、穿上反光背心,站在了平台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运输车在倾倒垃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把一些垃圾掉落到地坑附近的平台上。在引导车辆的间隙,老陈将掉落的垃圾扫作一堆,再用铁锨铲进垃圾地坑。采访中,垃圾泛起的臭味让记者没办法正常呼吸,老陈却安之若素。(记者 殷磊 通讯员 李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