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清洗道路。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
环卫工人清理海滩上的垃圾。(本版图片 记者 黄嵘摄)
1道路清扫工 保洁路程不亚于马拉松
每天凌晨4时,大多数市民睡得正香的时候,家住蔡塘古地石的刘大姐就要起床,经过简单的洗漱之后,4点半,她要赶到蔡塘附近的吕岭路,在夜色中开始一天的道路清扫保洁工作。
刘大姐是四川人,今年42岁了,她来厦门已经十多年,一直从事环卫保洁工作,她最熟悉的就是她手中的扫帚和她脚下保洁的路段。她负责清扫的路段是吕岭路的金尚路口到嘉禾路口,清扫长度两公里多。包括她在内的20多名清扫工,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三人,每天对吕岭路进行清扫保洁。早上7点前,她和同事必须对这条路段完成一次全面、细致的“大清扫”,人行道、绿化带、路缘石、辅道、垃圾桶都在保洁的范围内。
“大清扫”完成之后,天色已经大亮,路上行人越来越多。刘大姐放下了扫帚,但是她还是不能闲下来,她还要进行被环卫工人称为“捡袋子”的工序,也就是要巡视路面,及时清理行人丢弃的垃圾:早餐包装袋、空饮料盒、烟头等等。
上午10点多,路上行人没有那么密集了。这时刘大姐和同事又操起扫帚,开始道路的清扫保洁作业。这时的作业与“大清扫”时不同,动作幅度不能过大,还要注意避让行人和车辆。像这样的清扫中午12时还必须进行一次,环卫工人只能轮流离开去吃中午饭。刘大姐匆匆赶回家简单吃一餐,又急急忙忙赶回路上,趁着中午行人稀少开始一天中第二次“大清扫”。大清扫要赶在下午两点之前完成。下午3时30分,还要再进行一次保洁清扫,“捡袋子”也还要继续。粗粗算一下,刘大姐一天下来光走路就要走几十公里,不亚于马拉松全程。
林大姐是一名道路清扫工人,她负责保洁的路段是杏林东路。这1000多米的路段,她每天要来来回回保洁十来趟。除了清扫路面,她和工友还要清洗垃圾箱和果皮箱,“要做到手摸不见灰才算达标”。
这些“马路天使”是市民最熟悉的环卫工人,他们在一线环卫工人中占比最大,近8000人。市环卫处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日益加大,环卫工作的作业成本逐年提升。以道路的清扫保洁为例,从过去的每天“二清扫二保洁”增加到现有的“二清扫四保洁”、“二清扫六保洁”,甚至是“二清扫24小时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