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新征程上,城乡要素如何自由流动?近日,记者前往福州市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寻找答案。大屏幕上,标的资产、金额、报价模式等关键数据实时显示。“我们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整合各级村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承包等信息数据库,探索以市场化手段激活农村沉睡资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新渠道。”现场负责人介绍。
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关乎农民增收与城乡协调发展全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农民财产净收入占其可支配收入比例仅约2.6%。农村资产规模庞大,其中不乏因区位偏远、配套不足而长期闲置的优质资产。
记者了解到,连江小沧畲族乡投资建设的四季花海生态观光园,受限于交通与水源保护要求,建成后闲置两年之久。“上架”线上流转平台后,通过公开透明的招租,成功吸引承租方,以每年2万元租金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这在农村并非个例,大量农村资产长期“沉睡”,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制约乡村发展、迟滞农民共富步伐。
有农业专家直言,破局关键在于构建高效规范的流转机制,福州的探索实践提供了可借鉴路径。
打造全域流通平台,破除要素流动壁垒。福州高位推动成立市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建立覆盖市、县、镇、村的四级服务体系,并创新推出线上交易平台。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使农村资产在更广阔市场中实现价值发现。一年半来,全市累计成交2221宗,金额29.04亿元,平均溢价率10%。农村资产的有效盘活,显著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途径,受到农村普遍欢迎。
强化制度与数字赋能,保障交易阳光高效。面对庞大繁杂资产,如何监管?通过贯通农村产权流转平台、集体“三资”数字管理系统、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增设合同到期预警功能等,实现资产流转全程监测与风险防控。有村干部感慨,“报名、竞价全程线上操作,省时省力”。数字技术提升了交易效率,“阳光交易”机制提升了交易透明度。据了解,省级层面正加快推进相关规章出台,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基础。
拓展要素品类与流动维度,释放深层潜能。在盘活土地经营权、林权等传统资源基础上,福州率先将海域经营权、村级小型工程纳入交易范畴。其中,累计流转海域经营权成交额7.87亿元。同时突破地域边界,与陕西渭南、延安等地合作推动跨区域资源对接,探索林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注入金融活水,初步构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新格局。
城乡要素流动,重在畅通循环。它标志着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乡村汇聚,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弥合。自2022年底,我省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额从2023年的17.74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1.48亿元。这条强劲的增长曲线,生动印证了要素流动对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乘数效应。
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在于持续完善交易规则与服务体系,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使农民真正共享发展红利。唯此,方能将广袤乡村的沉睡资源,转化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不竭动力,扎实走好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记者 刘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