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与台湾,一水相连,隔海相望。有一张蓝图,指引厦门九部“五年规划(计划)”持续接力,绘就40年两岸融合路。26日,厦门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高质量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把蓝图绘就的“融合路”不断延伸、拓展。
这张蓝图,即《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着眼解决厦门经济特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亲自领导编制了这本《发展战略》。
厦门是我国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翻开这本纸页已泛黄的战略规划,可以清晰看到厦门经济特区因何而设——国务院1985年85号文件指出: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为了发展我国东南地区的经济,加强对台工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重要部署。《发展战略》指明,85号文件“十分明确地表明了中央设立厦门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厦门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桥梁”。
为此,《发展战略》设置专门课题研究“厦门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地位、作用及前景”,并在全国首次提出“两岸融合”概念:“厦门发挥自由港政策的优势和对台人缘地缘关系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两岸‘融合’,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发展战略》是我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跨越15年的战略规划,不仅为厦门城市转型发展,也为两岸关系‘融合’锚定了清晰方向。”厦门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郑尚定说,在这张蓝图的指引下,厦门的九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七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以及“十五五”规划建议),始终沿着这条路径深化工作重点,接力续写厦台融合故事。
一张蓝图绘制到底,也执行到底。厦门“七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中制定的目标,逐渐成为现实,在两岸融合道路上率先落地一系列历史性“破冰”举措。厦台人员往来热络,厦金航线客运量占两岸人员往来的20%、占闽台之间海上客运量的九成以上;厦台经贸合作火热,2024年厦台直航海运快件运送1.27万标箱,同比增长462.15%。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台商吴家莹创办的企业扎根厦门近30年,如今,年交易额约7亿美元,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他感慨道:“我是两岸融合路的见证者、经历者、参与者,两岸融合好,台胞才会好,台湾才会好。”
(厦门日报记者 詹文 蔡镇金)